肾衰竭早期会有多种表现,尿量可增多或减少;有眼睑及面部、下肢等水肿表现;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常感疲劳乏力;因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出现贫血表现,不同人群在各表现上有相应特点及需关注的情况。
一、尿量变化
1.尿量增多:肾衰竭早期可能出现尿量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肾脏的浓缩功能受损,导致尿液的浓缩能力下降,使得排尿量比正常增多。例如,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为1000-2000ml,而肾衰竭早期患者可能会超过2500ml。这种情况在一些患有基础肾脏疾病或有相关危险因素(如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对于有这些基础疾病的人群,若发现尿量异常增多需警惕肾衰竭早期可能。
2.尿量减少:也有部分肾衰竭早期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24小时尿量可能少于400ml。这是由于肾脏滤过功能开始下降,使得生成的尿液量减少。比如一些患有肾小球疾病的患者,在疾病进展到早期肾衰竭时,可能会出现尿量逐渐减少的现象,对于本身有肾小球疾病病史的人群,需密切关注尿量变化。
二、水肿表现
1.眼睑及面部水肿:早期肾衰竭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睑及面部的水肿,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出现障碍,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而眼睑和面部的组织较为疏松,更容易出现水肿。对于有长期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出现眼睑及面部水肿时要考虑肾衰竭早期的可能,因为高血压会损害肾脏血管,影响肾脏功能。
2.下肢水肿: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水肿,一般从脚踝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这是因为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液体向组织间隙渗透增多。对于一些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稳定的人群,由于高血糖会损伤肾脏微血管,也容易在肾衰竭早期出现下肢水肿的情况。
三、消化系统症状
1.食欲减退:肾衰竭早期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这是因为体内的毒素不能正常排出,在体内蓄积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导致患者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出现食欲下降。对于本身有慢性肾脏病史的人群,若出现食欲明显减退且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因素时,要考虑肾衰竭早期的可能。
2.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毒素蓄积引起胃肠道功能失调,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例如一些患有慢性肾病的老年患者,在肾衰竭早期可能会出现反复的恶心、呕吐,需要进一步检查肾功能来明确是否为肾衰竭早期。
四、疲劳乏力
1.原因分析:肾衰竭早期患者常常会感到疲劳乏力,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后,不能正常排泄代谢废物,体内蓄积的毒素会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比如一些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且本身有肾脏基础问题的人群,在肾衰竭早期更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的情况,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疲劳乏力症状更早出现。
2.特殊人群提示:对于老年人群体,本身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在肾衰竭早期出现疲劳乏力时更不易被察觉,需要家属密切观察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且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就医检查肾功能。而对于年轻人群,如果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生活不规律且有肾脏相关高危因素(如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等),出现疲劳乏力也需警惕肾衰竭早期可能。
五、贫血表现
1.原因机制:肾衰竭早期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会导致贫血的发生。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其分泌减少会使红细胞生成减少。例如一些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在疾病进展到早期肾衰竭时,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相关表现,因为慢性肾炎会逐渐损伤肾脏,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在女性人群中,由于月经等生理因素,若本身有肾衰竭早期贫血情况,可能会加重头晕、乏力等症状,需要更加关注自身身体变化;而对于儿童群体,肾衰竭早期贫血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表现为生长迟缓等,家长需密切留意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面色等外观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