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症状
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症状、特殊人群患病情况及注意事项。早期症状有微量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300mg/g提示早期肾损伤,高龄及病程长患者风险高,高盐饮食、吸烟会加重)和夜尿增多;中期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常规蛋白阳性、有泡沫且久不消散,可致低蛋白血症)、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经期女性、肥胖患者更明显)、血压升高(肾病变激活相关系统所致,高龄及有家族史者易出现);晚期有肾功能衰竭症状(血肌酐等指标升高,有食欲不振等表现,老年患者不耐受)、贫血(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血糖控制差、病程长者更明显)、心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等,高龄、有家族史、血脂异常者风险高)。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储备功能差、症状不典型,家属要关注并定期检查、注意用药;孕妇患病风险高,孕期要控糖控压、定期产检,有症状及时就医;儿童及青少年患病影响生长发育,家长要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谨慎用药。
一、早期症状
1.微量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微量蛋白尿,通过尿常规检查可能不易发现,需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一般来说,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min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30300mg/g提示可能存在早期肾损伤。此阶段若能及时干预,病情有可能得到控制。年龄较大的患者以及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蛋白尿的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上,高盐饮食、长期吸烟等可能会加重蛋白尿情况。
2.夜尿增多:患者可能会出现夜间排尿次数增加,尿量也较以往增多。这是由于肾脏的浓缩功能开始减退所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肾脏功能可能就有所下降,更容易出现夜尿增多的症状。
二、中期症状
1.大量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会进一步加重,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此时患者的尿中可能会出现泡沫,且泡沫长时间不消散。大量蛋白尿会导致体内蛋白质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
2.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这是因为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女性患者在经期可能水肿症状会有所加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负担较重,水肿可能更为明显。
3.血压升高:肾脏病变会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年龄较大、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三、晚期症状
1.肾功能衰竭相关症状:患者会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这是由于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严重受损,体内毒素蓄积所致。老年患者对这些症状的耐受性较差,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不适。
2.贫血:由于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患者会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病程长的患者贫血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3.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晚期患者容易合并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年龄较大、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肾脏储备功能较差,更容易出现糖尿病肾病,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家属应密切关注老人的尿量、水肿等情况,定期带老人进行肾功能检查。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2.孕妇: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较高,孕期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定期进行产检,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如果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3.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若出现糖尿病肾病,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同时,在用药时要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