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早期有多种表现,包括尿量变化(可减少或增多,如少尿、无尿、夜尿增多等)、水肿表现(眼睑及颜面水肿、下肢凹陷性水肿等)、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疲劳乏力、血压异常(升高或降低)、贫血表现(面色苍白、头晕等)以及皮肤瘙痒、腰酸腰痛等其他表现,且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
一、尿量变化
1.尿量减少:肾衰竭早期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1000~2000ml,若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100ml则为无尿。肾功能受损时,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导致尿液生成减少。例如一些因肾小球疾病引发肾衰竭的患者,早期就可能出现尿量逐渐减少的现象,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使得原本应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的水分和代谢废物不能正常形成尿液排出。
2.尿量增多:部分肾衰竭早期患者也可能出现尿量增多的情况,尤其是夜尿增多。正常成人夜间排尿一般不超过1次或尿量不多,若夜尿次数增多或夜间尿量超过白天尿量,可能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开始出现障碍。这是因为肾脏在早期受损后,对尿液的浓缩功能减退,导致夜间尿液生成相对增多。比如一些患有高血压肾损害的患者,在肾衰竭早期可能会出现夜尿增多的表现,这与高血压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影响肾脏浓缩功能有关。
二、水肿表现
1.眼睑及颜面水肿:肾衰竭早期较为常见的水肿表现是眼睑及颜面水肿,尤其在早晨起床时明显。这是因为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减弱,水分在体内潴留,而眼睑和颜面部位组织疏松,更容易出现水肿。例如一些患有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患者,可能会在晨起时发现眼睑浮肿,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能会逐渐蔓延至下肢等其他部位。
2.下肢水肿:随着病情发展,水肿可能会蔓延至下肢,表现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即用手指按压下肢皮肤后,按压部位会出现凹陷且不易迅速恢复。这是由于体内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所致。对于一些有长期慢性肾炎病史的患者,在肾衰竭早期就可能逐渐出现下肢水肿的情况,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后,水钠排泄障碍,导致液体在下肢部位积聚。
三、消化系统症状
1.食欲不振:肾衰竭早期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这是因为体内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氮等不能正常排出体外,在体内蓄积,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患者对食物的兴趣降低。例如一些慢性肾衰竭患者在早期就会感到吃饭没有胃口,不想进食。
2.恶心、呕吐: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是由于体内毒素积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比如一些尿毒症前期的患者,可能会频繁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
四、疲劳乏力
肾衰竭早期患者往往会感到疲劳乏力,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后,身体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机体处于一种代谢紊乱的状态,同时贫血等并发症也可能逐渐出现,进一步加重疲劳感。例如一些患有慢性肾病逐渐进展到肾衰竭早期的患者,会经常感到浑身没力气,即使经过适当休息也难以缓解这种疲劳感。
五、血压异常
1.血压升高:肾衰竭早期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水钠潴留和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比如一些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在病情发展到肾衰竭早期时,可能会出现血压逐渐升高的现象,而且这种血压升高往往比较顽固,不易通过一般的降压措施完全控制。
2.血压降低:少数肾衰竭早期患者也可能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后,肾脏分泌的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失衡等原因导致。但相对来说,血压升高在肾衰竭早期更为常见。
六、贫血表现
肾衰竭早期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贫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头晕等。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例如一些慢性肾衰竭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活动后容易头晕,这是由于体内红细胞数量不足,氧气运输能力下降所致。
七、其他表现
部分肾衰竭早期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这是因为体内毒素蓄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以及钙磷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另外,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酸腰痛等腰部不适的感觉,这与肾脏位置异常或肾脏本身病变有关。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肾衰竭早期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而年轻患者可能相对症状更明显一些;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出现肾衰竭早期血压异常的情况可能更为常见等,在临床诊断和观察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