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初期会有多种表现,尿量方面可出现减少或夜尿增多;水肿会先有眼睑及颜面水肿,后蔓延至下肢;消化系统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会出现疲劳乏力,因代谢废物蓄积、贫血等;还可能有血压异常、贫血表现等,不同人群在各表现上有不同特点。
一、尿量变化
1.尿量减少:肾衰竭初期肾脏的滤过功能开始受损,导致尿液生成量减少。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为1000~2000ml,而肾衰竭初期可能出现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的情况,这是因为肾脏无法像正常时那样有效地过滤血液形成足够的原尿。对于儿童来说,不同年龄段尿量标准不同,婴儿24小时尿量少于200ml、幼儿少于300ml、学龄前期少于400ml、学龄期少于500ml可视为尿量减少,尿量减少是因为肾脏滤过功能下降,使得排出体外的水分减少。
2.尿量增多:部分肾衰竭初期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即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较以往增加。这是因为肾脏的浓缩功能开始出现障碍,夜间肾脏对尿液的浓缩能力下降,导致尿液生成相对增多。比如一些患有基础肾脏疾病的老年人,可能会首先出现夜尿增多的现象,这是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在尿量上的早期表现。
二、水肿表现
1.眼睑及颜面水肿:由于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减弱,水分在体内潴留,首先可能在组织疏松的部位积聚,眼睑和颜面就是比较常见的部位。早晨起床时,患者可能会发现眼睑浮肿,用手指按压眼睑部位,可出现凹陷且不易恢复。这是因为眼睑部位皮肤薄、组织疏松,水分更容易积聚。对于年轻人群,如果本身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更容易出现这种早期水肿表现;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本身就容易并发肾脏病变,出现眼睑及颜面水肿的几率更高。
2.下肢水肿:随着病情的进展,水肿可能会逐渐蔓延到下肢。患者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下肢水肿会更加明显,休息后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会完全消退。这是因为重力作用使得水分更容易在下肢积聚。对于一些长期久坐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本身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加上肾脏功能开始出现问题时,更容易出现下肢水肿的情况。
三、消化系统症状
1.食欲减退:肾衰竭初期,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在体内蓄积,这些毒素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觉对平时喜欢的食物提不起兴趣,食量明显减少。例如一些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在疾病初期就可能首先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尤其是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的人群,药物也可能会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进一步加重食欲减退的表现。
2.恶心、呕吐:体内毒素蓄积还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恶心、呕吐往往是持续存在的,而且可能在进食后加重。对于儿童患者来说,由于其消化系统相对脆弱,肾衰竭初期出现恶心、呕吐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特别关注。比如一些患有先天性肾脏疾病的儿童,在疾病初期就可能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家长需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四、疲劳乏力
1.原因分析:肾衰竭初期,肾脏功能受损,身体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导致身体内环境紊乱,同时,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会引起贫血,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患者会感觉身体没有力气,即使经过适当的休息也不能缓解这种疲劳感。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本身身体消耗较大,当出现肾衰竭初期时,疲劳乏力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身体无法有效地代谢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老年人由于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在出现肾衰竭初期疲劳乏力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因为老年人本身就可能存在体力不如年轻人的情况;而对于年轻人,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且经过休息不能缓解,就需要警惕是否有肾脏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五、其他表现
1.血压异常:肾脏具有调节血压的功能,肾衰竭初期肾脏的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对于本身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在出现肾衰竭初期时,血压升高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而对于一些本身血压正常的人群,突然出现血压升高,也需要考虑肾脏疾病的可能,因为肾脏功能异常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2.贫血表现:前面提到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会导致贫血,在肾衰竭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及甲床苍白等贫血表现。儿童患者如果出现贫血,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表现为生长迟缓、精神萎靡等。对于女性患者来说,本身月经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失血,如果同时出现肾衰竭初期的贫血,可能会加重贫血的症状,需要综合考虑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