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早期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肾病早期会出现尿蛋白异常(从微量白蛋白尿逐渐发展为临床蛋白尿)、水肿(眼睑或下肢可凹性水肿且可能逐渐加重)、血压异常(血压升高且可能波动)、肾功能指标异常(肾小球滤过率早期可能轻度异常、血肌酐等也可能有变化),这些表现提示肾脏受损,需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相关指标并注意生活方式以早期发现和干预。
一、尿蛋白异常
1.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早期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微量白蛋白尿,这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有极少量的白蛋白,而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滤过膜受到损伤,使得白蛋白可以漏出到尿液中。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发现尿中的白蛋白含量超出正常范围,但此时可能还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来说,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min之间提示处于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非常重要,因为这可以早期发现肾脏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例如,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和肾小球基底膜,影响其滤过功能,导致白蛋白漏出。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相对较高。
2.蛋白尿逐渐增加:随着病情的发展,微量白蛋白尿可能会逐渐进展为临床蛋白尿,尿中的蛋白含量会进一步升高。此时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蛋白阳性。但在早期,蛋白尿可能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能仅仅依靠主观感觉,而要定期进行尿液相关检查。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可能促使蛋白尿的进展,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低盐等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水肿
1.眼睑或下肢水肿: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出现水肿症状,常见的是眼睑水肿或下肢水肿。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后,水钠排泄障碍,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当水分在组织间隙积聚时,就会出现水肿。早期水肿可能较轻,往往在晨起时眼睑水肿较为明显,活动后下肢水肿可能会有所加重。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自己出现眼睑或下肢水肿,需要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肾脏调节水钠平衡的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水肿情况。同时,合并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水肿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
2.水肿的特点:这种水肿通常是可凹性水肿,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凹陷恢复较慢。水肿的程度可能因人而异,早期可能只是轻微的眼睑或下肢水肿,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累及全身。在生活方式上,过度劳累、长时间站立等也可能加重水肿症状,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三、血压异常
1.血压升高:糖尿病肾病早期常伴有血压升高的情况。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当糖尿病肾病发生时,肾脏的功能受到影响,会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使得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血压较以往升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肾病的可能。一般来说,血压超过130/80mmHg就需要引起重视。对于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都需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以保护肾脏。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血压一般建议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肾脏病变的可能性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也更高。
2.血压波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尤其是在病情不稳定时。这可能与肾脏功能的变化以及RAAS系统的不稳定有关。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仅需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同时注意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如保持适量运动、低盐饮食等有助于稳定血压。
四、肾功能指标异常
1.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早期,eGFR可能会出现轻度异常。早期可能表现为eGFR略有升高,这是因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可能会有高滤过状态,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暂时升高。随着病情进展,eGFR会逐渐下降。对于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eGFR可以早期发现肾脏功能的变化。年龄较大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eGFR出现异常的风险更高。例如,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等,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进而影响eGFR。
2.其他肾功能指标:除了eGFR外,血肌酐等指标也可能会有一定变化。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血肌酐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但如果肾小球滤过功能已经受到明显影响,血肌酐可能会逐渐升高。不过血肌酐的升高相对较晚,所以不能仅依靠血肌酐来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需要结合尿蛋白等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