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赤面恐惧症

来源:民福康

社交恐惧症包括赤面恐惧症,其发病机制涉及神经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有一般社交恐惧表现和赤面恐惧典型表现,诊断依据相关手册,非药物干预有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社交恐惧症与赤面恐惧症的定义及关联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社交或表演场合产生强烈恐惧和焦虑的精神障碍,患者会担心自己的行为或表现会被他人负面评价。赤面恐惧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特定类型,主要表现为在社交情境中因紧张、焦虑而出现面部发红的症状,通常是由于担心在他人面前出丑、被审视等原因引发。

二、发病机制

1.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中的杏仁核等区域在社交恐惧中起重要作用,当处于社交情境时,杏仁核过度活跃,引发一系列应激反应,导致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失衡,影响情绪和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症状。从年龄角度看,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易受社交情境影响而出现相关症状;不同性别在面对社交压力时,神经内分泌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女性可能相对更易出现赤面等表现。

2.心理社会因素:早期不良的社交经历,如被嘲笑、批评等,可能导致个体对社交产生恐惧预期。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社交活动、过度自我封闭的人,更容易在真正社交时出现强烈的恐惧反应。有社交恐惧症病史的人,在再次面临相似社交情境时,恐惧情绪会被强化。

三、临床表现

1.社交恐惧症的一般表现:在社交或表演场合极度紧张、害怕,可能出现颤抖、出汗、恶心等躯体症状,回避社交场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与同伴交流、逃避集体活动;成年人则可能在工作中的会议、社交聚会等情境中出现明显不适。

2.赤面恐惧症的典型表现:主要是在社交时面部迅速发红,可能伴有心慌、呼吸急促等,这种脸红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紧张焦虑,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更加回避社交情境。

四、诊断标准

1.社交恐惧症: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患者持续地害怕社交或表演场合,担心自己会做出丢脸或难堪的行为,这种恐惧或焦虑与社交情境和实际或被预期的他人评价相关,且社交情境几乎总是能够引发恐惧或焦虑,患者会极力回避社交情境,或带着强烈的恐惧、焦虑去忍受,这种情况持续至少6个月,且影响到社会功能等。

2.赤面恐惧症:属于社交恐惧症的亚型,诊断时除符合社交恐惧症的基本诊断标准外,重点在于明确以面部发红为主要的恐惧引发表现,且这种面部发红相关的恐惧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等生活。

五、非药物干预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重构:帮助患者识别社交情境中不合理的认知,例如过度担心他人负面评价的想法。以青少年为例,通过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对社交中他人评价的过度夸大,逐步改变这种不合理认知。对于不同性别,女性可能更需要关注自我形象相关的不合理认知,男性可能更关注能力方面的不合理担忧。

暴露疗法:让患者逐渐暴露在恐惧的社交情境中,但在可控的环境下。比如先从与熟悉的人进行简单交流开始,逐渐过渡到与陌生人交流等。生活方式上,鼓励患者逐步增加社交活动频率,从每周一次小的社交互动开始,慢慢适应。

2.放松训练

深呼吸训练: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通过缓慢的深呼吸,可降低自主神经的兴奋性,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对于有病史的人,应建议经常练习,在面临社交情境前进行深呼吸有助于稳定情绪。儿童进行放松训练时,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如想象自己在美丽的沙滩上呼吸。

渐进性肌肉松弛:从头到脚依次紧张和放松肌肉,让身体达到放松状态。不同年龄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强度,成年人可以较深入地进行肌肉的紧张与放松,儿童则可以从简单的部分肌肉开始训练。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社交恐惧症和赤面恐惧症的发现可能较隐匿,家长需关注儿童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长期拒绝参与学校活动、与同伴交流异常等。在干预时,应采用更温和、游戏化的方式,避免给儿童带来额外心理压力,家长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儿童逐步建立社交信心。

2.青少年:青少年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社交恐惧可能影响其人际关系和学业发展。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支持性环境,鼓励青少年参与合适的社交活动,学校可开展相关的社交技能小组活动。同时,青少年自身要正确认识社交恐惧,积极配合心理干预措施。

3.女性:女性在社交中可能更在意外在形象等因素,赤面恐惧症对女性的社交影响可能相对更明显。女性应关注自身情绪变化,当出现社交紧张脸红等情况时,可采用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如冥想等,同时要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来克服社交恐惧。

4.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果本身有心血管等基础疾病,在进行社交恐惧相关的干预时,要注意避免因过度紧张焦虑引发基础疾病的发作。例如在进行暴露疗法等可能引发紧张的干预时,需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必要时在专业医疗人员监督下进行。

了解疾病
赤面恐惧症
赤面恐惧症又叫脸红恐惧症。指在人前易脸红。赤面恐惧症患者的身体里常常经历着两个不同自我的战争:一个害羞、懦弱、缺乏自信,一个则强迫自己去改变自己。所以感到生活真是太沉重、太累了,这是患上了一种叫“赤面恐怖症”的心理疾病。赤面恐惧症是一种兼具社交恐惧症和强迫症的心理障碍。往往同当事人的敏感的性格习惯有关。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焦虑症及社交恐惧症怎么治疗?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治疗焦虑症以及恐惧症可以选择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可以服用苯二氮卓类药,如氯硝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这些药物都有很好的抗焦虑的作用。心理治疗可以考虑选择行为主义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表现出什么不舒服的症状,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比较好。
如何消除幽闭恐惧症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可以经过服用药物和心理治疗来消除幽闭恐惧症。口服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采用认识治疗、系统脱敏法和暴露疗法等心理治疗,分析恐惧对象,建立对恐惧空间的正确认知,逐渐尝试进入恐惧空间,减小恐惧反应,直至消除恐惧心理。同时学习自我放松,控制焦虑情绪,试着慢慢地进入到让自己恐惧的幽闭环境。
什么是性病恐惧症
孙南雄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性病恐惧症的患者是属于一种强迫性精神障碍的疾病。性病恐惧症主要分为无病自恐,和病后恐惧两种。无病自恐的患者主要是指自己本身并没有性病,但是曾经有过不干净的性生活,接触过患有性病病人使用过的物品,或者是接触过性病患者以后,怀疑自己得了性病。病后恐惧的患者主要是指患者在得了性病以后自己产生一定的恐惧,紧
结婚恐惧症的症状
王锦霞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结婚恐惧症的常见症状包括焦虑和不安、担忧和恐惧、情绪波动、逃避行为等。 1.焦虑和不安 对即将到来的婚礼感到过度焦虑和不安,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抖等身体反应。 2.担忧和恐惧 对婚姻生活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和恐惧,例如担心婚姻失败、与伴侣相处不好等。 3.情绪波动 情绪容易波动,可能会出现
结婚恐惧症有什么表现
王锦霞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结婚恐惧症的常见表现包括情绪问题、行为问题、认知问题等。 1.情绪问题 对婚礼筹备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感到担忧和不安。对婚姻生活的不确定性感到害怕,担心未来的生活。情绪低落,对未来失去信心。 2.行为问题 避免讨论婚礼或婚姻相关的话题。减少与他人的社交活动,喜欢独自待着。对婚礼安排或伴侣的要求产生反抗情
结婚恐惧症的表现
王锦霞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结婚恐惧症的表现包括情绪问题、身体症状、行为改变等。 1.情绪问题 对婚礼筹备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感到焦虑,担心出现问题。对婚后生活的不确定性感到不安,担心自己无法适应。 2.身体症状 在面对婚礼相关事务时,心跳加速,甚至出现心慌的感觉。感到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手心、脚心出汗,甚至出现盗汗
赤面恐惧症怎么缓解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赤面恐惧症的缓解方法包括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暴露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 1.深呼吸和放松技巧 当感到紧张和焦虑时,进行深呼吸和放松练习,如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或瑜伽,可以帮助减轻身体的紧张感。 2.暴露疗法 逐渐暴露在引发恐惧的情境中,同时学会应对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从而逐渐克服恐惧。 3
巨大恐惧症的医学解释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巨大恐惧症是一种特定的恐惧症,表现为对巨大物体或结构感到极度恐惧和不适的心理状况。 患者面对大型物体时可能会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和焦虑症状,例如心慌、呼吸急促、出汗、颤抖,甚至可能出现恶心或晕厥的情况。这种恐惧感往往超出了理性范围,并且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造成困扰。如果身边的人有类似的症状,建议寻
结婚恐惧症是什么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结婚恐惧症是一种在结婚前出现的焦虑、不安和恐惧情绪。 结婚恐惧症是指临近婚期的准新人在面对婚姻时产生的一种恐惧和逃避的心理状态,这种病症较为常见,多发于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人群。患者往往会表现出回避心理、性格改变、易怒等症状,还可能伴随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并发症,他们可能会过度担心婚姻生活的持久性、
社交恐惧症什么意思
屈英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社交恐惧症是指局限于特定的社交场景下出现的焦虑发作,本质上属于焦虑障碍。 患者会对社交场合产生比较强烈的紧张焦虑,并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心跳加速、面红耳赤、手抖、出汗、恶心等。这种恐惧感会导致患者极力回避社交场合,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工作和社交。 社交恐惧症的发生尤其在
社交恐惧症的症状是什么
陈红梅 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社交恐惧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恐惧和回避。患者处于社交场合或者和人打交道时,会出现明显而持久害怕、焦虑情绪,当面临这种情况时,会很恐慌,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不敢和人对视,或者说是尽可能去回避。这种回避会使得想各种各样方法避免在人前出丑,避免被看出来焦虑,也对工作和生活会有影响。所以很多社交恐惧患者,可能在一般情况下看起来没有异常,可能仅仅表
什么是恐惧症
陈红梅 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恐惧症是指对特定人、物或者场景有按捺不住恐惧,紧张心理,这种恐惧和紧张可能会使得脸红,或者有心悸、气急、出汗,甚至让血压发生改变,恶心、晕厥等。恐惧症会有一系列外在表现,判断恐惧症需要标准,对特定对象会引起强烈恐惧,有焦虑不安,去竭力回避,和焦虑症不一样,焦虑症没有特定对象,而恐惧有特定明确对象,患者同时会认识到,这种回避反应可能是不必要
恐惧症的病因是什么
陈红梅 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恐惧症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了,截至目前为止,认为跟生理、心理还有社会因素有关。恐惧症一般好发于青壮年,不具有传染性,但和遗传可能有一定相关性。从脑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恐惧症患者相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存在一定生物学基础,前扣带回皮质、杏仁核、海马区域,血流是相对正常人群增强。从神经递质假说来说,也会发现恐惧症患者他体内神经递质出现了失
怎样消除密集恐惧症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密集恐惧症如果比较严重,会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影响,患者可以在心理咨询陪伴当中,慢慢去适应一些密集情况或者环境,可以通过图片或者是直接面对这样环境来逐渐适应,这样能够有效缓解面临这样情况所产生的紧张、焦虑、恐惧等症状。另外,也可以采用一些方式方法,比如深呼吸。当出现焦虑、恐惧情绪时,可以采用深呼吸来慢慢放松自己身体和情绪,这样都能够起到很好效
社交恐惧症是怎么引起的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社交恐惧症是由于社会心理因素或者既往生长经历、生长环境、父母对待孩子方式以及父母间关系有关,如经常父母给予负面评价,认为孩子都不好或父母经常冲突或者吵架,从而给予孩子非常不安全的成长环境。另外,父母过度保护孩子或者过早抛弃孩子,易对孩子将来社交造成影响;同时,部分因生物学因素或者遗传因素引起。
社交恐惧症怎么克服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可以通过给予积极暗示的方法有效改善,比如经常对着镜子告知自己有很多优点,同时也认为自己比较优秀,给予自己积极暗示能够提升自信。另外,也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或者能够更好平衡工作和生活等方法应用,都能够有效改善。如果通过上述方式不能够很好改善,需要及时咨询心理咨询师或者寻求精神科医生帮助改善。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