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因胆红素代谢特点致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2-4周),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其发生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结合能力不足、排泄功能缺陷有关,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及一般情况良好。可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监测,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加强喂养即可,若有异常需就医。足月儿与早产儿有差异,母乳喂养对其黄疸也有影响,需正确认识应对以保障新生儿健康。
一、生理性黄疸的定义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情况。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延长到2-4周消退,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临床症状。
二、生理性黄疸的发生机制
1.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红细胞数量相对较多,且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出生后红细胞被迅速破坏,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加。正常成人每日每千克体重生成胆红素约3.8mg,而新生儿由于红细胞数多等因素,每日生成胆红素可达8.8mg/kg,明显高于成人。
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尚未成熟,使得胆红素代谢相对成人处于失衡状态,进一步促进了生理性黄疸的发生。
2.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能力不足
新生儿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低,出生后5-10天才达到成人水平,Y、Z蛋白是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的重要载体,其含量低导致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活性低下,仅为成人的1%-2%,该酶是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的关键酶,其活性低下使得胆红素的结合过程受到限制,从而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发黄疸。
3.胆红素排泄功能缺陷
新生儿肝脏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胆汁排泄障碍,导致结合胆红素在体内潴留。此外,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非结合胆红素,又重新被肠壁吸收,形成肠-肝循环,进一步加重了血中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促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
三、生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1.皮肤黄染:首先出现于面部、颈部,然后逐渐向躯干、四肢蔓延。轻度黄疸时,仅面部和颈部皮肤黄染;中度黄疸时,躯干皮肤也会出现黄染;重度黄疸时,四肢皮肤甚至手心、足底都可出现黄染。
2.巩膜黄染:一般在皮肤黄染之后出现巩膜黄染,随着黄疸的消退,巩膜黄染也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3.一般情况良好:患有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精神状态较好,吃奶正常,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异常,不伴有嗜睡、拒奶、抽搐等异常表现。
四、生理性黄疸的监测与处理
1.监测方法
对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可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进行监测,该方法简便、无创,能够快速测定皮肤胆红素水平,从而了解黄疸的进展情况。一般在出生后2-3天开始监测,根据黄疸的变化情况决定监测频率。例如,对于足月儿,出生后2-3天监测1次,4-5天监测1次;对于早产儿,由于其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且可能程度相对较重,监测频率可能需要更频繁一些,出生后1-2天就开始监测,之后根据情况调整监测间隔。
2.处理原则
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通过加强喂养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因为充足的喂养可以增加新生儿的排便次数,从而使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体外的量增加。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要鼓励频繁哺乳,一般每天哺乳次数应不少于8-12次;对于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要保证奶量的充足摄入。同时,要密切观察黄疸的变化情况,如果黄疸在正常的消退时间内逐渐减轻,通常不需要额外干预。但如果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相应日龄、胎龄及危险因素下的光疗标准等)或黄疸退而复现等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病理性黄疸等其他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光疗等。
五、不同人群(以新生儿为例)生理性黄疸的相关考虑
1.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差异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一般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而早产儿由于其肝脏功能相对更不成熟,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可能更早,一般在出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可能更重,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超过257μmol/L(15mg/dl),且消退时间更晚,可延长到2-4周消退。所以对于早产儿,在监测生理性黄疸时要更加密切,一旦发现黄疸有异常表现,应及时采取措施。
2.母乳喂养对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可能稍晚,但持续时间可能稍长。这是因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含量较高,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相对较低,肠-肝循环相对减少,从而使得胆红素排泄相对更顺畅。不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仍需要密切监测黄疸情况,保证充足的喂养,以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如果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过重等情况,在排除病理性黄疸因素后,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可能需要加强喂养次数等措施来辅助黄疸的消退。
总之,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了解其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监测处理以及不同人群的相关特点,有助于医护人员和家长正确认识和应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