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的区别是什么
肾炎综合征与肾病综合征在定义、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肾炎综合征以肾小球源性血尿、蛋白尿等为表现,多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治疗依类型而异;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等为表现,因滤过膜屏障受损致大量蛋白丢失等,治疗以激素等为主,不同人群患病各有特点。
一、定义与临床表现差异
1.肾炎综合征:
定义:是以肾小球源性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基本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一般量较少,多在3.5g/d以下,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晨起明显,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功能损害,急性肾炎综合征患者起病前多有链球菌等感染史,起病较急。
2.肾病综合征:
定义:由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是其突出表现,尿蛋白量多,可伴有明显水肿,水肿可从下肢开始,逐渐波及全身,高脂血症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升高,低蛋白血症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等相关表现,起病可急可缓,不同病因导致的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多见于儿童,膜性肾病多见于中老年。
二、病理生理机制差异
1.肾炎综合征:
多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激活补体系统等炎症介质,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表现,炎症反应也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及肾小球内压变化,进而导致水肿和高血压等。例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链球菌的相关抗原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
2.肾病综合征:
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尤其是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受损,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又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引起水肿,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及脂蛋白分解代谢障碍等因素导致高脂血症。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有所不同,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可能是足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异常导致滤过膜屏障破坏;膜性肾病则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基底膜增厚等改变。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1.肾炎综合征:
尿液检查:血尿以畸形红细胞为主,蛋白尿定量一般相对肾病综合征较低,可有管型尿等,如急性肾炎综合征患者尿中可出现红细胞管型等。
血液检查:肾功能检查可出现肌酐、尿素氮升高等肾功能受损表现,补体C3等可出现异常,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补体C3可暂时性降低,8周内恢复正常。
2.肾病综合征:
尿液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多>3.5g/d,尿中可出现脂质体等,尿蛋白电泳多提示为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蛋白尿等。
血液检查: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血脂升高,尤其是胆固醇显著升高,凝血功能检查可出现凝血因子改变等,如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Ⅷ等升高,易发生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四、治疗原则差异
1.肾炎综合征:
急性肾炎综合征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如利尿消肿、降血压等,有感染灶时可选用抗生素治疗,一般不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则需要及时进行强化治疗,如采用甲泼尼龙冲击、环磷酰胺等治疗,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等。
慢性肾炎综合征以延缓肾功能恶化、防治并发症为主,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是重要的治疗环节,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根据病情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但用药谨慎,需权衡利弊。
2.肾病综合征: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优质蛋白饮食等。
主要治疗药物是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蛋白尿。根据病情可能会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素等。同时要注意防治并发症,如水肿严重时可利尿消肿,防治血栓形成可使用抗凝药物等,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有一定差异,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而膜性肾病治疗相对复杂,部分患者需要较长疗程的治疗,且易复发。
五、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
肾炎综合征中儿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较为常见,预后一般较好,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肾病综合征中儿童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多见,对糖皮质激素敏感,但易复发,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指标等,同时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中老年:
中老年患肾病综合征时,膜性肾病等病理类型相对多见,治疗上可能需要更谨慎地选择药物,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老年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同时要关注中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肾炎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及预后。
3.女性:
女性在患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时,要注意月经周期等对病情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女性生殖系统等的潜在影响,如某些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等,需要在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
4.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患肾病综合征时,要注意血糖的控制与肾病治疗的相互影响,因为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之一,治疗时要综合考虑降糖药物与治疗肾病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治疗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时,要更严格地控制血压,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且能有效控制血压的药物,如ACEI或ARB类药物,但要注意监测血钾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