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来源:民福康

微量蛋白尿指尿常规中尿蛋白轻度升高,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测界定范围,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等常见原因,可致肾脏功能进一步损伤及关联心血管疾病,需选择检测方法并定期监测,针对病因干预及调整生活方式,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情况及注意事项,及时检测、明确病因并干预可控制病情进展保护健康。

一、微量蛋白尿的定义

微量蛋白尿是指在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含量处于轻度升高的状态,一般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来界定,其范围通常是尿蛋白排泄量在30-300mg/24h之间。

(一)检测方法及意义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是明确微量蛋白尿的常用方法,通过收集24小时的尿液,准确测定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它能较为精准地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情况,因为正常情况下肾脏能有效阻挡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当肾脏受到损伤时,滤过屏障被破坏,就会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排出增加。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微量蛋白尿,往往提示肾脏已经受到高血糖的损伤,处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

二、微量蛋白尿的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长时间或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微量蛋白尿。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肾小球的滤过膜通透性可能会短时间内增加,从而导致少量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一般在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微量蛋白尿可自行消失。例如,运动员在参加高强度比赛后进行尿液检查,可能会发现有微量蛋白尿,但休息1-2天后再次检测往往恢复正常。

2.发热:人体发热时,体温升高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可能导致微量蛋白尿出现。当体温恢复正常后,蛋白尿通常也会随之消失。比如,儿童在感冒发热时,进行尿液检查可能会发现微量蛋白尿,随着感冒康复,体温恢复正常,蛋白尿也会消失。

3.精神紧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下,身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可能影响肾脏的功能,导致微量蛋白尿。这种情况在一些长期面临较大工作压力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当精神状态得到改善后,蛋白尿可能会减轻或消失。

(二)病理性因素

1.肾脏疾病

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炎症会损伤肾小球的滤过膜,使蛋白质的滤过增加,从而出现微量蛋白尿。例如,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早期可能表现为微量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可能会逐渐增多。

肾小管间质疾病:肾小管间质受到损伤时,对蛋白质的重吸收功能下降,也会导致蛋白尿。比如,药物性肾小管间质损伤,长期服用某些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会损害肾小管间质,引起微量蛋白尿。

2.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导致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为微量蛋白尿。研究表明,约3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程10年左右会出现微量蛋白尿,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进展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

高血压:高血压会使肾脏的小动脉发生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滤过功能,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容易出现微量蛋白尿,进而发展为高血压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0%-20%会出现微量蛋白尿。

三、微量蛋白尿的危害及相关疾病进展

(一)对肾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

如果微量蛋白尿得不到及时控制,病情可能会逐渐进展。例如,在糖尿病肾病中,微量蛋白尿阶段如果血糖、血压等控制不佳,会进一步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等,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在高血压肾病中,微量蛋白尿持续存在会加速肾脏功能的减退,使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

(二)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微量蛋白尿不仅是肾脏疾病的指标,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伴有微量蛋白尿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这是因为蛋白尿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例如,蛋白尿中的蛋白质片段可能会激活体内的炎症细胞因子,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血管弹性降低,易形成血栓,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四、微量蛋白尿的检测与监测

(一)检测方法选择

除了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外,还有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检测,这也是常用的评估微量蛋白尿的方法。ACR是通过测定尿中白蛋白含量与肌酐含量的比值来反映尿蛋白排泄情况,相对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它更方便快捷,患者无需收集24小时尿液,只需要随机尿即可进行检测。一般来说,ACR的正常范围是男性<30mg/g,女性<35mg/g,当ACR在30-300mg/g之间时,提示存在微量白蛋白尿。

(二)监测频率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有肾脏疾病家族史的人群等,需要定期监测尿蛋白情况。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从确诊后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尿蛋白(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ACR);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微量蛋白尿,建议每3-6个月检测一次尿蛋白;对于已经发现微量蛋白尿的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监测,如每1-3个月检测一次,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五、微量蛋白尿的干预措施

(一)针对病因的干预

1.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是关键,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使血糖尽量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减少微量蛋白尿的产生或减轻其程度。

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具有保护肾脏、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一般要求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如果患者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血压。

2.治疗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具体的病理类型和病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对于一些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方案可以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球的损伤,从而减少尿蛋白。

肾小管间质疾病患者:首先要去除病因,如停用肾毒性药物等,然后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改善肾循环、促进肾小管修复的药物等,以保护肾脏功能,减少蛋白尿。

(二)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调整

限制蛋白质摄入:对于存在微量蛋白尿的患者,需要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但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一般建议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d),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应占蛋白质摄入总量的50%以上。限制蛋白质摄入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减少蛋白质的滤过。

控制盐的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对于伴有高血压和水肿的患者,盐摄入量应进一步限制在3-5g以下。减少盐的摄入可以减轻肾脏的水钠潴留,降低血压,有助于保护肾脏功能。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血脂,维持肠道健康,间接对肾脏功能的保护有一定益处。

2.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代谢,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方式。一般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血糖,对肾脏功能的保护有积极作用,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加重肾脏负担。

六、特殊人群的微量蛋白尿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微量蛋白尿需要特别重视,可能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发热等)和病理性因素(如肾小球肾炎、先天性肾脏疾病等)。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如是否有水肿、血尿、血压升高等表现。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微量蛋白尿,一般在去除诱因后可恢复正常;如果是病理性因素,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例如,儿童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较为常见,感染后1-3周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表现,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免病情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肾炎。

(二)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微量蛋白尿的概率相对较高,可能与老年人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有关。老年人在监测微量蛋白尿时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在治疗方面,要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选择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肾脏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调整也很重要,要注意适度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肾脏相关问题。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出现微量蛋白尿需要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情况。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可导致孕妇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表现,严重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妊娠期女性出现微量蛋白尿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情况,同时注意休息,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如果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医,必要时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总之,微量蛋白尿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临床现象,它可能是多种生理或病理情况的反映,通过及时的检测、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保护肾脏功能和整体健康。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蛋白尿
蛋白尿一般是指患者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正常值,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反应的一种现象。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女性蛋白尿怎么办好?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首先,需要寻找造成蛋白尿的原因,要注意鉴别是否发生泌尿系感染、泌尿系肿瘤、尿路结石以及月经混入造成的蛋白尿假阳性。若是上述原因导致的,则积极抗感染、治疗肿瘤或者抗结石治疗,就可以得到痊愈。若是各种类型的急性或者慢性肾炎造成的蛋白尿,一般需要做肾穿刺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或者不联合
微量蛋白尿是什么?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微量白蛋白尿指人体代谢一般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正常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经过微量蛋白尿的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肾病,及时治疗。它是最敏感、最可靠的指标。检测出微量蛋白量还要区分生理性微量蛋白尿和病理性微量蛋白尿。此外结合其他化验结果和临床症状找出造成微量蛋白尿的原因。
蛋白尿一个加号严重吗?
张耀光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单纯的蛋白尿一个加号并不能判断疾病是否严重,需要结合疾病的类型和其他的检查项目决定。若是由于进水量过少,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突然剧烈运动、受到病原体入侵导致感冒,多是不严重的,若是男性患有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输尿管炎等病症就是比较严重的,需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若是肾盂肾炎引起的,需
蛋白尿需要做肾穿刺吗?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蛋白尿有可能不需要做肾穿刺,但前提条件是患者蛋白尿每天低于一克,肾脏功能稳定或者是在用药情况下能保证肾脏功能稳定,这时可以不需要做肾穿刺,只需要先用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双肾缩小,肌酐异常升高,也不能随意进行肾穿刺。但是,如果患者已经存在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不明原因导致的蛋白尿时,患者体内
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的原因是?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形成和排泄尿液,维持机体的内环境和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肾小球的滤过膜是很重要的结构,像筛子一样,能够滤出身体不需要的一些代谢废物,保留身体需要的一些营养成分。患有肾病综合症的患者,肾小球的滤过膜就表现出了问题,当滤过膜上的电荷屏障和分子屏障这两个屏障功能受损的时候,肾小球滤过膜对于
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什么原因?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肾炎病人表现出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膜完整性受到破坏导致的。正常肾小球滤过膜有保护作用,避免流经肾脏血液中蛋白质滤出。当机体有免疫异常造成肾脏免疫炎症反应,破坏肾小球滤过膜,可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让正常状态下不能经过的蛋白质滤出进入尿液中,即为蛋白尿。滤过膜损伤较轻时,可表现出以白蛋白尿
我检查尿蛋白尿蛋白一个减号正常吗?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根据您所描述的情况,尿中有蛋白就是蛋白尿,正常尿中蛋白含量很少,一般普通尿常规不能查到小量尿蛋白,当尿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时,可以经过尿常规检测到蛋白尿。尿蛋白减号为阴性,阴性则不存在尿蛋白,属正常现象。
孕妇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孕妇表现出蛋白尿,首先要排除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有些孕妇在怀孕之后因为某些原因造成血压升高,使肾小球扩张,内皮细胞肿胀,使血浆蛋白自肾小球漏出形成蛋白尿。若是这种原因造成尿蛋白,那么就要住院给予解痉、降压治疗。但是也有的孕妇患有泌尿系统感染,或者有严重的贫血,甚至是留取标本的时候有阴道分泌物污染,
直立性蛋白尿怎么回事?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直立性蛋白尿又叫体位性蛋白尿,这是跟直立体位变动有关系的尿蛋白。直立性尿蛋白的人躺下尿蛋白完全正常,而站立后尿蛋白超标,并且长时间是这样。一般见于三十岁以前的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在三十岁之后不在多见。因为直立性蛋白尿随着年纪的增长,蛋白尿会完全消失,也就是说它可以自愈。只有少数人会一直都有,这种尿
孕妇蛋白尿对胎儿的影响?
李巍巍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孕妇合并有蛋白尿时,需要及时明确原因。第一:大多数可能是因为怀孕后肾脏负担加重导致的蛋白流失,表现出蛋白尿,这种情况对胎儿基本没有影响。第二:孕妇如果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也会有蛋白尿的表现出,不光对孕妇本身有影响,对胎儿也有影响,主要表目前: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早产、神经系统受损,
蛋白尿可以自愈吗
王洪霞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蛋白尿能否自愈需要根据情况来判断,如果是剧烈运动以后,人体在应激状态下所产生的一过性蛋白尿,外界的刺激减少以后,蛋白尿会自动消失。如果是由于肾脏病引起的蛋白尿,特别是肾脏综合征引起的大量蛋白尿,往往是不能自愈的。如果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具有一定的自限性,经过正确的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蛋白尿也是可以自愈的。但是对于蛋白尿超过1g的慢性肾
24小时蛋白尿的定量标准是多少
杨彦芳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如果尿常规检测尿蛋白定性是阳性的,一定要去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要正确的留好24小时尿量混匀以后取10mL去做检测。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实验室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标准是150mg以下,即每天的尿蛋白的排泄不超过150mg。如果超过了150mg,提示尿蛋白的排泄增多。在收集24小时尿量时要注意正常饮食,跟平时一样运动、饮水,尿量最好达到100
蛋白尿的原因是什么
杨彦芳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蛋白尿出现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肾炎,无论是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者隐匿性肾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第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也可以出现蛋白尿。特别是糖尿病肾病,一旦出现大量蛋白尿时,低蛋白血症表现比较突出。第三、药物性肾损害,还有血液系统的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也可以
蛋白尿能治好吗
许鹏 副主任医师
宜春市人民医院 三甲
蛋白尿一般是不容易治好的。出现蛋白尿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肾炎肾病的情况,有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所造成的。自身免疫紊乱出现的蛋白尿是不太容易治愈的,只能用药物控制,防止病情的进展。一旦出现蛋白尿,应该尽快到肾内科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CT,必要时进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因。
肾结石会有蛋白尿
许鹏 副主任医师
宜春市人民医院 三甲
肾结石一般不会出现蛋白尿。出现蛋白量大多数是由肾炎疾病或者泌尿系感染等疾病所导致的,一般会伴随有血尿的表现。要通过泌尿系彩超、尿液分析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如果出现蛋白尿,要补充优质高蛋白的食物,如牛肉、牛奶、瘦肉等。控制液体的入量,注意休息,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的进行治疗。
微量蛋白尿高说明什么
崔维强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微量蛋白尿高说明体内存在尿蛋白漏出,24小时微量蛋白尿正常值是30毫克,如果大于300毫克,常见于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现微量蛋白尿高一定要及时完善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等检查,明确尿蛋白漏出具体量,及时接受相关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