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寒热表现、症状范围、病情程度、舌脉特征、调理原则等。
1.寒热表现
阳虚以“寒象”为特征,因阳气亏虚无法温煦机体,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喜温喜热,甚至夏季仍手脚冰凉;气虚则无典型寒象,多因元气不足导致动力不足,表现为易疲劳、乏力、气短懒言。
2.症状范围
阳虚影响广泛,除全身机能下降外,常累及脏腑功能,如肾阳虚致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脾阳虚致腹胀便溏;气虚主要影响动力与耐力,如呼吸气短、语声低微、活动后易汗出。
3.病情程度
阳虚多为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虚损程度更重,常伴精神萎靡、浮肿、肢体沉重等;气虚相对较轻,以身体虚弱、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为主。
4.舌脉特征
阳虚者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气虚者舌淡红、边有齿痕,脉象虚弱。
5.调理原则
阳虚需温阳散寒,常用附子、肉桂、干姜等温热药物;气虚则以益气补虚为主,多用黄芪、党参、白术等补气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