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1.病史
需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肾脏疾病史,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多囊肾等,这些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基础疾病。同时,要询问患者的疾病进展过程,包括发病时间、既往肾功能检查结果、是否接受过治疗及治疗效果等。此外,还需关注患者是否有其他可能影响肾脏功能的因素,如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尿路梗阻病史等。
2.临床表现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进入肾功能失代偿期后,症状逐渐明显,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这是由于体内代谢废物蓄积刺激胃肠道黏膜所致。
同时,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相关表现,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等,主要因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此外,还可能有心血管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肤症状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根据,能准确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肾功能检查是核心,其中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是常用指标,随着肾功能减退,两者水平会逐渐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能更精准地评估肾功能,eGFR下降是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指标,根据eGFR水平可对肾功能不全进行分期。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有助于判断肾脏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如糖尿病肾病患者常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并存。
此外,还需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是否存在贫血;电解质检查可发现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血气分析可判断是否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4.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能帮助了解肾脏的形态、大小及结构变化,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可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厚度及回声情况,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表现为双肾缩小、肾实质变薄、肾内结构紊乱。对于某些特殊病因,如尿路梗阻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可进行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明确梗阻的部位和原因,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肿瘤等导致的尿路梗阻。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可评估双肾的血流灌注、肾小球滤过功能及排泄功能,有助于判断分肾功能,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