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便秘拉不出来怎么办
改善儿童便秘可从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培养良好排便习惯(固定排便时间、避免长时间蹲坐或用力排便)、适当增加运动量入手,严重时可使用开塞露等外用药物,长期反复便秘或伴其他异常症状需就医,婴幼儿和大龄儿童有不同特殊注意事项。
一、调整饮食结构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对于能够进食固体食物的小孩,可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苹果、香蕉、西兰花、胡萝卜等。膳食纤维可以吸收水分,使粪便变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每100克苹果中约含2.4克膳食纤维,适量食用有助于改善便秘情况。不同年龄阶段小孩对膳食纤维的需求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1-3岁幼儿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约为19克,4-8岁儿童约为25克,应根据孩子年龄合理安排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量。
2.保证充足水分:让孩子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有助于粪便排出。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水,较大的孩子每天的饮水量应保证在一定量,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需饮用1000-1400毫升水,学龄儿童1400-1700毫升水,充足的水分能使肠道内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
二、培养良好排便习惯
1.固定排便时间:每天尝试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坐在马桶上,比如早餐后,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让孩子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可能会逐渐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2.避免长时间蹲坐或用力排便:提醒孩子排便时不要长时间蹲坐玩手机等,也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引起肛裂等问题。如果孩子长时间没有排便,也不要强制孩子用力,可采取其他缓解措施后再尝试。
三、适当增加运动量
1.鼓励日常活动: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跳绳等。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不同年龄段孩子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不同,3-6岁儿童每天应保证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6岁以上儿童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例如,每天安排孩子在小区里散步30分钟,或者进行15分钟的跳绳运动,都有助于改善便秘状况。
四、医疗干预情况
1.使用开塞露等外用药物:当孩子便秘严重,通过上述方法仍无法排便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等外用药物。开塞露主要是通过刺激肠道引起排便反射,从而帮助孩子排出粪便。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塞露不能长期频繁使用,以免形成依赖。
2.就医评估:如果孩子长期反复便秘,或者伴有腹痛、呕吐、体重不增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腹部查体、粪便常规等,以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
五、特殊人群提示
1.婴幼儿:对于婴儿便秘,家长要注意观察其喂养情况。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较少出现便秘,但如果母亲饮食过于油腻等也可能影响婴儿排便,母亲应调整饮食结构;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奶粉的冲调比例,按照奶粉说明书正确冲调,避免奶粉过稠导致便秘。同时,给婴儿进行腹部按摩时要注意力度轻柔,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有助于促进婴儿肠道蠕动。
2.大龄儿童:对于学龄期儿童,要关注其生活方式对便秘的影响,比如是否有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等情况。如果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大等原因导致便秘,要帮助孩子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来改善便秘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