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肥胖症在外观上表现为体型肥胖、皮肤有棘皮症、湿疹等;身体机能方面呼吸系统有呼吸浅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血管系统有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心脏结构功能改变,消化系统有消化不良、脂肪肝;运动系统存在关节疼痛、肌肉力量弱、运动耐力差、影响生长发育、骨密度异常等;心理行为上有自卑抑郁、社交退缩,饮食运动行为不合理,需家长密切关注并及时干预。
一、外观表现
1.体型方面:小孩肥胖症最直观的表现是体型肥胖,体重明显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标准范围。一般可通过体质指数(BMI)来初步判断,BMI=体重(kg)÷身高2(m2),对于儿童,需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参考相应的BMI百分位数标准,若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BMI第95百分位数则可考虑为肥胖。例如,一个10岁男孩,身高1.4m,体重50kg,计算其BMI为50÷(1.4)2≈25.5,若同年龄同性别儿童BMI第95百分位数约为20,那么该男孩就属于肥胖范畴,体型上会呈现出身体脂肪堆积较多,整体体态臃肿,可能肚子比较突出,四肢也较粗壮等情况。
2.皮肤表现:肥胖儿童可能会出现皮肤方面的改变,比如在皮肤褶皱处,像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容易出现黑色的棘皮症表现,皮肤颜色加深且粗糙,这是因为局部皮肤褶皱处脂肪堆积,皮肤相互摩擦等因素导致的皮肤角质化等改变。另外,还可能出现皮肤湿疹等情况,由于肥胖部位皮肤透气性差,汗液不易蒸发,局部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真菌等,引发皮肤炎症反应。
二、身体机能相关表现
1.呼吸系统:肥胖儿童可能会出现呼吸浅快的情况,因为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胸部周围,影响胸廓的正常扩张和收缩,导致肺的通气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严重的肥胖儿童可能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打鼾等表现,这是由于肥胖导致上气道脂肪堆积,气道狭窄,呼吸时气流受阻所致。长期的睡眠呼吸暂停会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等,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2.心血管系统:肥胖儿童的心血管系统负担会加重,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因为肥胖会导致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长期下去可能会引发高血压。同时,肥胖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虽然儿童时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可能不明显,但长期的肥胖状态会使儿童的血管内皮功能受到影响,增加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另外,肥胖儿童还可能出现心脏扩大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需要密切关注其心脏功能情况。
3.消化系统:肥胖儿童往往食欲较好,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因为过多的食物摄入加重了胃肠道的消化负担。有些肥胖儿童可能会有脂肪肝的表现,这是由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内堆积所致。通过腹部超声等检查可以发现肝脏脂肪浸润的情况,长期的脂肪肝可能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三、运动系统相关表现
1.骨骼肌肉:肥胖儿童由于体重较大,骨骼和肌肉的负担加重,容易出现关节疼痛的情况,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这是因为过重的体重对关节软骨的压力增加,长期磨损容易导致关节疼痛。另外,肥胖儿童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运动耐力也较差,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更容易疲劳,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运动发育和身体协调性。例如,在跑步、跳绳等运动中,肥胖儿童可能很快就会感到体力不支,动作协调性也不如正常体重儿童。
2.生长发育: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来说,肥胖可能会影响身高的增长。一方面,肥胖可能会导致性早熟,而性早熟会使儿童的骨骺过早闭合,从而影响最终的身高;另一方面,肥胖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等情况也可能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身高的正常增长。同时,肥胖儿童的骨密度可能会出现异常,相比正常体重儿童,肥胖儿童的骨密度可能会降低,增加未来患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
四、心理行为方面表现
1.心理状态:肥胖儿童可能会因为自身的体型与同龄人不同而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学校中,可能会因为被同学嘲笑等原因,出现社交退缩的情况,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例如,有些肥胖儿童可能会避免参加体育课或者户外活动,从而进一步影响身体的运动能力发展,形成一个不良的循环。
2.行为习惯:肥胖儿童往往在饮食行为上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比如过度进食、偏好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等。同时,由于运动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出现运动量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加重肥胖的程度。而且,肥胖带来的身体不适等也可能导致儿童的活动减少,形成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模式。
总之,小孩肥胖症会在外观、身体机能、运动系统以及心理行为等多方面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