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什么病

来源:民福康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脑部血管慢性狭窄或闭塞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常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病变、心源性因素、血管炎等,临床表现包括认知、运动、言语功能障碍及头晕头痛等,诊断靠影像学和血液检查,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血管再通,预防要健康生活、定期体检、管理基础疾病。

一、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定义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管慢性狭窄或闭塞,引起脑血流灌注不足,进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疾病。其发病过程相对缓慢,往往是在长期的血管病变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

二、常见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主要的病因,动脉壁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管腔狭窄。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男性和女性在老年阶段都可能受到其影响,长期高脂饮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良生活方式和基础疾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例如,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内皮受到损伤,促进脂质沉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2.小动脉病变:包括脑内小动脉的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等,常见于高血压患者,长期高血压会使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影响局部脑血流灌注。

3.心源性因素: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导致脑血管栓塞,引起慢性缺血。有心脏病史尤其是心房颤动病史的人群发生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增加,年龄较大的心房颤动患者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4.血管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感染等因素可引起脑血管炎,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累及脑血管,引发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三、临床表现

1.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下降等,早期可能表现为对近期事件的遗忘,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学习等能力。年龄较大的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方面的改变,长期患病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可能会逐渐加重。

2.运动功能障碍:可出现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等,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严重时可能导致偏瘫,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男性和女性在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恢复能力有所不同,年轻患者相对恢复潜力较大。

3.言语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言语不清、失语等症状,影响沟通交流。

4.头晕、头痛:患者常感到头晕不适,可能伴有头痛,头痛的性质和程度因人而异。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以发现脑内是否有梗死灶等病变,但对于早期轻度的慢性缺血可能不够敏感,不过能快速排除脑出血等其他疾病。

头颅MRI:对脑缺血的检出更为敏感,尤其是早期的缺血病灶能够清晰显示,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等序列可以更早发现缺血半暗带等情况。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金标准,可以明确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2.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如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凝血功能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查找可能的病因,如高血脂、高血糖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五、治疗原则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积极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合理范围,一般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避免血压过低导致脑灌注不足。

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使血糖达标,减少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

高血脂:调节血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可使用降脂药物,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2.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但对于有出血倾向等特殊情况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3.改善脑循环:可使用一些改善脑血流的药物,增加脑灌注。

4.血管再通治疗:对于符合指征的患者,可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如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或血管旁路移植术等,恢复血管通畅,改善脑缺血状况,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六、预防措施

1.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血脂、血压和血糖。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从而减少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运动强度和方式应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运动要避免过于剧烈。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应严格戒烟;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影响血脂代谢等,应限制饮酒量。

2.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脑血管超声等检查,早期发现血管病变等危险因素并及时干预。尤其是有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加强体检频率。

3.管理基础疾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严格遵循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将病情控制在良好状态,降低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指患者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变性、坏死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脑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危害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病因之一,也就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就可能出现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有出血性以及缺血性,也就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管壁的损害,当管壁损害以后,薄弱后就会破裂,破裂之后出现脑出血,如果管壁损害了以后形成斑块,越长越厚,使管腔变狭窄,最后血管闭塞,就会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叫脑梗死。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主要
什么是多发性脑梗塞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一般指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的病灶数量在2个及以上。 多发性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血管内出现斑块后会导致血管过分狭窄,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最终引起该病,大部分患者发病时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失语或者精神活动障碍等不舒服的症状。 患者出现疑似多发性脑梗死
看脑血管挂什么科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看脑血管应该挂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 1.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主要负责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内科治疗。当患者出现脑血管相关症状,如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首先可以选择神经内科就诊。神经内科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以及各种辅助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脑动脉弹性减退什么意思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脑动脉弹性减退也称为脑动脉硬化,是指脑动脉血管壁变得僵硬,导致其弹性降低。 在健康状态下,脑动脉血管能够自如地舒张和收缩,从而有效地推动血液循环。然而,一旦脑动脉血管弹性减退,这通常意味着血管壁已经发生硬化,这会干扰血管的正常舒张和收缩功能,使血管弹性降低,进而影响到脑动脉供血区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以下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突然出现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多在1小时内恢复,不超过24小时。 症状可反复发作,每次发
脑血管挂哪个科室
王成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脑血管疾病通常挂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 1.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神经内科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各种辅助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能够准确地判断脑血管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他们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
王成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主要包括发病急骤、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1.发病急骤 缺血性脑血管病往往在短时间内突然发作,患者可能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出现症状。 2.神经系统功能缺损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典型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如头晕、头痛、言语困难、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视力问题以及失
脑血管病包括哪些病
王成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脑血管病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 1.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使脑血流灌注降低,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脑梗死又可以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以及腔隙性脑梗死。 2.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则是由于
脑梗看哪个科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患者可选择到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以及急诊科等科室就诊。 1、神经内科 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前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病都属于内科疾病,且脑梗死发生后,患者多采取溶栓、降颅内压等内科治疗,所以可选择到神经内科就诊。 2、神经外科 部分
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脑梗死、脑栓塞等,症状与类型有关。 1、脑血栓 患者可出现一过性黑曚、视物模糊、眩晕、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口角歪斜、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状。 2、脑梗死 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失语、感觉障碍、偏瘫、共济失调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失读、视物变形、饮水呛
什么是缺血性脑血管病
管生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缺血、缺氧,致使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如果一旦发生缺血、缺氧,及时疏通血流以后,脑细胞没有彻底坏死之前,它还会活过来。但如果不及时疏通血流,便会造成脑细胞组织死亡,从而引发脑梗死。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怎么回事
闫欣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脑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还包括栓塞的机制,房颤病人可以出现缺血性脑梗塞;还有部分患者是由于腔隙性的梗塞造成的腔梗,因此主要的病因是脑组织缺血、坏死。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是国家脑血管病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大概占60%-80%。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因为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造成的脑组织坏死,又称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要长期吃阿司匹林吗
闫欣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包括多种,第一条是病因预防,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则病因一定要控制。阿司匹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非常重要的药物之一,主要的作用是抗血小板,所以对于这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而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非常重要,疗脑梗的三大基石之一。经常有些患者出院以后,将阿司匹林自行停药,造成短期之内再次复发入院。所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什么意思
陈宏璘 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脑血管病一般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颅内血管出现狭窄或者堵塞。出现狭窄或堵塞以后,就会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那么患者就容易出现头晕、头胀、头痛以及一侧肢体无力、一侧肢体麻木、口角歪斜等症状。对于有一些基础病患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病人,需要进行一些常规脑部血管检查、CT血管成
缺血性脑血管病咋回事?分哪些类型
姜丽萍 主任医师
吉林市人民医院 三甲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局部血流速度缓慢,导致脑血液动力学改变。而脑组织血流灌注减低,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梗塞。主要分为以下四型:一,脑梗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二,小动脉闭塞所致,腔隙性脑梗塞。三,脑栓塞。多用于心房纤颤,栓子脱落、栓塞所致。四,其它原因,如风湿免疫病所致脑梗塞。
缺血性脑血管病
张进朝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很多种,比如说烟雾病、脑梗、脑缺血发作,往往是由于血管因为某种原因闭塞或者是变小引起的。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大脑、小脑的缺血缺氧,有一些还会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例如说癫痫发作,人的智力下降,手脚活动障碍,听力下降等等,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才能好转。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