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脂肪肝是多种原因致肝细胞内脂肪过度蓄积的代谢性肝病,诱因包括肥胖等,病理是脂肪代谢紊乱致脂肪沉积,病因有代谢及生活方式因素,CT见肝脏密度减低等,处理以非药物干预基础治疗为主;肝脂肪瘤是肝脏间叶组织来源良性肿瘤,病因不明,CT呈边界清晰低密度影等,体积小无症状定期复查,大或有症状需手术切除。
一、定义与本质差异
1.肝脂肪肝:是因多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过度蓄积的代谢性肝脏疾病,主要是甘油三酯等脂肪成分在肝细胞内异常堆积,常见诱因包括肥胖、长期饮酒、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病理基础是脂肪代谢紊乱引发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增多。
2.肝脂肪瘤:是肝脏间叶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由大量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属于肝脏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其本质是肝脏组织中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瘤样结构。
二、病因区别
1.肝脂肪肝:
代谢因素:如肥胖者体内脂肪代谢失衡,过多脂肪转运至肝脏堆积;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紊乱,易导致肝细胞脂肪沉积。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影响脂肪代谢,引发酒精性脂肪肝;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也会增加肝脂肪肝发生风险。
2.肝脂肪瘤: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部分研究提示可能存在某些基因变异相关因素,但目前尚无确切统一的明确致病因素。
三、影像学表现差异
1.肝脂肪肝:
CT检查可见肝脏密度普遍或局部减低,肝脾密度比值减小,平扫时肝脏CT值低于脾脏;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肝脏信号强度改变,脂肪抑制序列上肝脏信号明显减低。
2.肝脂肪瘤:
CT检查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密度均匀,CT值接近皮下脂肪;MRI检查在T1加权像、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与脂肪组织信号特征一致。
四、临床处理原则不同
1.肝脂肪肝:
基础治疗:针对肥胖患者需通过合理饮食、增加运动量来控制体重;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血糖、血脂水平。一般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调整生活方式,对于部分病情较重者可能需在医生评估下辅助使用改善代谢的药物,但不涉及针对肿瘤的治疗。
特殊人群:肥胖的肝脂肪肝患者需更严格管理体重,避免因体重持续增加加重肝脏脂肪沉积;儿童肝脂肪肝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等促进健康。
2.肝脂肪瘤:
对于体积较小、无明显症状的肝脂肪瘤,通常建议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如超声、CT等),监测肿瘤变化;若肿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出现腹痛等症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切除等治疗方式,一般不涉及针对代谢异常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