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缺钙有骨骼肌肉相关症状如抽筋、骨骼疼痛,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如烦躁不安,还有牙齿问题、心血管系统表现等;不同人群缺钙有不同特点及影响,中老年人因年龄增长钙吸收降流失增易高发且骨折风险增,育龄女性怀孕哺乳时钙需求增易缺钙,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患胃肠道疾病的人群也易缺钙。
抽筋:缺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会增高,容易出现肌肉痉挛,最常见的是小腿抽筋,在夜间或寒冷环境下更容易发生。例如,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会使神经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肌肉异常收缩引发抽筋。
骨骼疼痛:长期缺钙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患者会感到骨骼疼痛,常见于腰部、背部、膝关节等部位。骨质疏松会使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骼承受力下降,从而产生疼痛。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钙流失加快,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烦躁不安:钙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稳定作用,缺钙时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成人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例如,神经递质的正常释放和传递需要钙离子的参与,缺钙会干扰神经递质的功能,导致情绪异常。
其他相关症状
牙齿问题:牙齿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与钙密切相关,缺钙可能导致牙齿松动、龋齿等问题。因为钙是牙齿enamel(牙釉质)等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缺乏钙会影响牙齿的坚固性。
心血管系统相关表现:严重缺钙时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律不齐等情况。钙参与心肌的收缩和舒张等过程,血钙浓度异常会干扰心肌的电生理活动,从而导致心律的改变。
不同人群缺钙的特点及相关影响
年龄因素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钙吸收能力下降,而钙流失却增加,所以中老年人是缺钙的高发人群。他们除了会出现上述常见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症状外,骨折的风险也会增加。因为骨质疏松会使骨骼脆性增加,轻微的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如髋部骨折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育龄女性:在怀孕和哺乳期,女性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如果此时钙摄入不足,不仅会影响自身的钙代谢,还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同时哺乳期女性钙流失也会增多,容易出现缺钙症状,如抽筋等。
生活方式因素
缺乏运动的人群:长期缺乏运动的人,骨骼得不到有效的刺激,骨钙流失会加快,更容易缺钙。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和利用,缺乏运动则不利于钙在骨骼中的沉积。
饮食不均衡的人群:长期挑食、节食或饮食中钙含量过低的人,如素食者如果不注意补充其他富含钙的食物,容易缺钙。例如,一些蔬菜虽然含有一定量的钙,但植物中的草酸等会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单纯靠蔬菜补钙往往效果不佳,需要搭配其他钙源。
病史因素
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一些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因为胃肠道是钙吸收的主要场所,疾病导致胃肠道功能受损,会使钙的吸收效率降低,从而增加缺钙的风险。例如,胃酸分泌不足会影响钙的溶解和吸收,肠道吸收功能障碍也会导致钙不能被有效地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