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怎么办
跟腱炎可通过避免加重损伤活动、使用辅助器具、冰敷、加压包扎、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来处理,若家庭处理后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如疼痛持续不缓解、肿胀进行性加重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做详细检查制定合适治疗方案,有基础病史患者更要及时就医。
一、休息与制动
1.避免加重损伤活动:跟腱炎患者首先要减少导致跟腱疼痛的活动,如长时间跑步、跳跃、踮脚尖等。这是因为持续的这些动作会使跟腱不断受到牵拉刺激,加重炎症反应。例如,对于经常进行篮球运动的人,在跟腱炎发作时应暂停篮球训练和比赛,给跟腱充分的休息时间。
2.使用辅助器具:可考虑使用跟腱支撑垫等辅助器具,帮助分散跟腱承受的压力。支撑垫能在行走或运动时改变跟腱受力分布,减轻其炎症部位的负担,适用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尤其对于因职业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导致跟腱炎的人群,能有效缓解症状。
二、冰敷
1.冰敷方法:在跟腱炎急性期(通常是疼痛、肿胀开始的72小时内),可以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冰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和肿胀,缓解疼痛。对于儿童患者,冰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皮肤,可在冰袋和皮肤之间隔一层毛巾。
三、加压包扎
1.包扎方式:使用弹性绷带对跟腱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能帮助减轻肿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加压效果。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都可采用,但对于有血管疾病或皮肤敏感的患者,包扎时需密切观察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调整。
四、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具体药物需遵医嘱选择。例如一些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不过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因为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
五、康复训练
1.拉伸训练:在跟腱炎症状缓解后,可进行跟腱拉伸训练。比如坐姿小腿拉伸,坐在椅子上,患侧腿伸直,脚跟着地,前脚掌放在台阶上,缓慢下压前脚掌,保持15-30秒,重复多次。不同年龄的患者拉伸强度和频率应有所调整,儿童患者要在家长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新的损伤。
2.力量训练:逐步进行跟腱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如踮脚尖练习等。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跟腱的稳定性,减少再次损伤的风险。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久坐办公室的人群,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踮脚尖练习来锻炼跟腱周围肌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六、就医评估
1.何时就医:如果经过以上家庭处理后,跟腱炎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如疼痛持续不缓解、肿胀进行性加重、出现跟腱部位的明显硬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还会安排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来评估跟腱损伤的程度,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出现跟腱炎,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跟腱炎的恢复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