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系统会因缺钙出现肌肉痉挛、手足抽搐等症状;骨骼方面儿童会有发育异常表现,成人易患骨质疏松等;其他系统中严重缺钙可致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还会引发神经系统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
一、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症状
1.肌肉痉挛:缺钙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会增高,容易出现肌肉痉挛,常见的是小腿肌肉痉挛,也就是俗称的“腿抽筋”,在夜间等情况下更易发生。这是因为血钙降低使得神经肌肉的阈值降低,导致肌肉自发性收缩。对于儿童来说,若长期缺钙可能会影响其肌肉的正常发育和运动功能;孕妇缺钙时也较易出现腿部肌肉痉挛,这与孕期身体负担加重、钙需求增加以及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
2.手足抽搐:严重缺钙时可出现手足抽搐,表现为双手拇指紧贴掌心,四指呈强直痉挛状态,足部踝关节伸直,足趾下屈呈弓状。这种情况是由于血钙浓度过低,使得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增高所致。婴幼儿若出现手足抽搐,需高度重视,因为可能影响其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而孕妇出现手足抽搐则可能对自身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等。
二、骨骼相关症状
1.儿童骨骼发育异常: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钙的需求较大。如果缺钙,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可能出现颅骨软化,表现为囟门增大、闭合延迟;方颅,即头颅外形呈方形;出牙迟缓,牙齿萌出时间晚于正常儿童等。例如,正常儿童一般在4-10个月开始出牙,而缺钙儿童可能到1岁后才开始出牙。长期缺钙还可能导致鸡胸、漏斗胸等胸廓畸形以及O型腿、X型腿等下肢畸形,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外观和运动功能,并且会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2.成人骨骼相关表现:成年人缺钙时,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骨痛,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骨质疏松还会使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即使是轻微的外力作用,如跌倒、咳嗽等,也可能导致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对于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钙流失加快,更容易出现缺钙相关的骨骼问题,如骨质疏松等。
三、其他系统相关症状
1.心血管系统表现:严重缺钙时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律失常等表现。钙在维持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收缩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血钙降低会干扰心肌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老年人本身钙代谢功能减退,若缺钙引发心律失常,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神经系统其他表现:除了前面提到的肌肉痉挛等,缺钙还可能导致烦躁不安、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因为钙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等过程,血钙异常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出现这些精神神经方面的异常表现。对于儿童来说,长期缺钙导致的烦躁不安等可能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对于老年人,缺钙引起的失眠等会影响其睡眠质量,进而影响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