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怎么检查
脂肪肝的诊断涉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病史采集了解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体格检查观察一般状况和肝脏情况;实验室检查包括生化指标(肝功能、血脂、血糖等)和血清学标志物;影像学检查有B超(筛查首选)、CT(进一步检查)、MRI及磁共振弹性成像(精确诊断复杂情况);肝活检是诊断金标准,有创,用于其他检查难明确时。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情况(如是否长期高脂、高糖饮食)、饮酒史(每日饮酒量及饮酒时长)、运动情况(运动量、运动频率等),还有既往病史(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相关疾病史)以及家族中是否有脂肪肝相关疾病患者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脂肪肝的可能相关因素。
二、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如体型是否肥胖等,同时检查肝脏情况,一般会触及肝脏,了解肝脏的大小、质地等,但体格检查对于脂肪肝的诊断只是初步线索。
三、实验室检查
1.生化指标检测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在脂肪性肝炎阶段,但也有部分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可正常。其意义在于反映肝细胞是否存在损伤情况。
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可能会升高,提示存在脂代谢紊乱,而脂代谢紊乱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血糖: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糖会升高,糖尿病也是脂肪肝的常见相关疾病。
2.血清学标志物:如血清胆碱酯酶等,在脂肪肝患者中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相对特异性不强。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
是脂肪肝筛查的常用首选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对肝脏进行成像,通过观察肝脏的回声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脂肪肝。一般来说,脂肪肝在B超下表现为肝脏实质回声增强,深部回声衰减等。而且B超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好、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以进行检查,对于肥胖、长期饮酒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B超筛查。例如,对于肥胖人群,由于脂肪在肝脏堆积的概率较高,通过B超可以较早发现脂肪肝情况。
2.CT检查
对于脂肪肝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其准确性相对较高。CT下肝脏的密度低于脾脏或肾脏的密度可提示脂肪肝。不过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性,一般不作为首选筛查方法,通常在B超检查可疑或者需要进一步精确判断肝脏脂肪含量等情况时考虑使用。
3.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弹性成像
MRI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的程度,磁共振弹性成像则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硬度,对于判断是否存在肝纤维化等情况有帮助。但这些检查相对费用较高,一般在一些需要更精确诊断或者病情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才会选用。
五、肝活检
肝活检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或者需要明确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等情况时才会考虑进行。例如,当患者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结果不典型,需要明确肝脏病理改变时,会进行肝活检。但对于大部分单纯筛查脂肪肝的情况,一般不需要进行肝活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