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病初期有多样且不典型症状,全身症状包括长期低热、盗汗、消瘦;呼吸道症状有轻咳或干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痰中带血等;其他系统有消化系统症状、淋巴结肿大等,家长需密切关注,有相关表现及高危因素时及时就医检查以早期诊治。
一、全身症状
1.发热:是小儿结核病初期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多为长期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多见于午后或傍晚,次晨可降至正常。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体温波动较大,可伴有畏寒、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由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低热时也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全身一般状况。
2.盗汗:夜间或睡醒时出汗较多,与结核杆菌感染后机体的代谢改变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小儿盗汗时需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着凉引发其他呼吸道感染等问题,因为出汗后皮肤潮湿,抵抗力相对降低,容易继发其他病原体感染。
3.消瘦:由于结核杆菌在体内繁殖消耗机体能量,同时患儿食欲受影响,摄入营养不足,导致体重不增或逐渐下降、消瘦。对于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的小儿,消瘦会影响其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的正常发育,需要关注患儿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以支持生长发育。
二、呼吸道症状
1.咳嗽:多为轻咳或干咳,早期咳嗽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可能会加重,呈刺激性咳嗽。这是因为结核病灶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反射。小儿咳嗽时要注意观察咳嗽的频率、程度及有无咳痰等情况,若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需进一步排查结核可能。
2.咳痰:初期一般咳痰量较少,多为白色黏液痰。当结核病灶累及支气管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时,可能会出现少量痰液。但小儿不会主动咳痰,有时可能表现为吞咽痰液后从消化道排出,需注意观察痰液的性状、颜色等,若合并细菌感染,痰液可能会变为黄色脓性痰。
3.咯血:初期咯血较少见,多为痰中带血。这是由于结核病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少量血液渗出所致。但如果病变累及较大血管,可能会出现较大量咯血,此时需紧急处理。对于小儿咯血,要特别注意观察咯血量及颜色,及时就医,因为小儿不能准确表达病情,大量咯血可能会引起窒息等严重后果。
三、其他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部分小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后,毒素吸收或结核病变累及胃肠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当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时,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需要结合其他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2.淋巴结肿大:颈部、颌下等部位的淋巴结可能肿大,初期多为无痛性、质地较软、可活动的淋巴结肿大。这是结核杆菌感染后,淋巴结作为免疫反应的部位出现反应性增生。要注意观察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小、数量及活动度等情况,若淋巴结进行性增大、粘连或出现化脓等情况,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小儿结核病初期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家长需密切关注小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若有上述相关表现,尤其是有结核病接触史等高危因素时,应及时带小儿到医院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小儿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