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怎么办
肘关节脱位需从诊断、紧急处理、固定与康复、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进行处理。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紧急处理包括现场初步固定和医院手法复位,复位后固定2-3周,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进行,并发症有血管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需及时规范复位并合理固定与康复来预防。
一、肘关节脱位的诊断
1.临床表现:受伤后肘关节明显疼痛、肿胀,不能活动,肘关节弹性固定于半屈曲位,肘后三角关系发生改变是肘关节脱位的典型体征。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肘关节脱位后由于骨骼、肌肉等发育特点,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可通过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初步判断。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首选方法,可明确肘关节脱位的类型及有无合并骨折等情况,能清晰显示脱位的方向、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肱骨髁上骨折等并发损伤。对于一些复杂情况,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软组织损伤情况等。
二、肘关节脱位的紧急处理
1.现场初步处理:首先应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进一步活动加重损伤。可以用三角巾等简单固定患肢,尽快送往医院。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更加小心轻柔地固定,避免因处理不当造成二次伤害。
2.医院急诊处理:到达医院后,医生会首先进行复位操作。一般采用手法复位,根据脱位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复位方法,如肘关节后脱位多采用提拉法等进行复位。复位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疼痛,医护人员会尽量轻柔操作以减轻患者痛苦。
三、肘关节脱位后的固定与康复
1.固定:复位成功后需要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左右的位置,固定时间一般为2-3周。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固定时要特别注意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又要保证固定效果。
2.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固定1-2周内):在固定期间可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肩部的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儿童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在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密切监督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恢复。
中期康复(固定2-3周后):拆除固定后开始进行肘关节的屈伸等活动训练,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渐进性的康复锻炼,逐渐增加肘关节的活动范围。不同年龄患者恢复速度不同,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后期康复(拆除固定后数周):进一步加强肘关节的力量和活动度训练,可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如穿衣、洗漱等,使患肢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四、肘关节脱位的并发症及预防
1.并发症
血管神经损伤:脱位可能导致肱动脉、正中神经等损伤,表现为患肢远端皮肤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异常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血管神经相对较细,更容易受到影响,需要密切观察。
创伤性关节炎:如果复位不及时或复位不良,后期可能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生长发育潜力,相对成人可能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仍需重视早期规范治疗以降低发生风险。
关节僵硬:长时间固定或康复训练不及时等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影响肘关节功能。儿童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要积极配合,家长要鼓励儿童进行康复锻炼,避免关节僵硬的发生。
2.预防
及时规范复位:一旦发生肘关节脱位应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复位,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合理固定与康复: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固定和康复训练,固定期间注意患肢的护理,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或不足。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加强护理和康复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