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成因多样,运动相关因素包括过度使用(运动强度频率、姿势不当)、新运动方式或场地改变;身体结构与生理因素有年龄因素(青少年运动多易引发、中老年跟腱退变易发病)、足部结构异常(扁平足、高弓足影响跟腱应力致炎);还有全身性疾病影响,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可致跟腱炎症。
一、运动相关因素
1.过度使用
运动强度与频率:对于运动员或经常进行高强度、频繁运动的人群,如长跑运动员、篮球运动员等,跟腱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力和冲击力。长时间、高频率的运动使得跟腱反复受到牵拉,超过了跟腱的承受限度,就容易引发跟腱炎。例如,长跑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跟腱不断地收缩和伸展,累积的微小损伤若得不到及时修复,就可能逐渐发展为跟腱炎。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跟腱在跑步等运动中所承受的应力是一个重要因素,过度的应力会导致跟腱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运动姿势不当:不正确的运动姿势也会增加跟腱炎的发生风险。比如在跑步时,如果足部落地姿势不正确,如过度内翻或外翻,会改变跟腱所受的应力分布,使得跟腱局部承受异常的压力,长期如此会损伤跟腱组织,引发炎症。以篮球运动员为例,在急停、起跳等动作时,如果脚部着地姿势不正确,跟腱受到的应力不均衡,更容易出现跟腱炎。
2.新的运动方式或运动场地改变
新运动方式:当人体突然开始一种全新的运动方式时,跟腱需要适应新的运动负荷。例如,原本很少进行跳跃运动的人突然开始频繁跳跃,跟腱无法立即适应这种高强度的牵拉,就容易受损发炎。这是因为新的运动方式对跟腱的力学要求与原来不同,跟腱组织需要时间来调整和适应,在这个适应过程中容易出现损伤。
运动场地改变:不同的运动场地质地不同,对跟腱的影响也不一样。比如从较为柔软的草地转移到坚硬的塑胶跑道上运动,跟腱所受到的反作用力会发生变化,增加了跟腱的负担,长期在这种改变场地的情况下运动,跟腱炎的发生几率会升高。
二、身体结构与生理因素
1.年龄因素
青少年: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跟腱等组织还在不断发育完善。如果青少年参与过多的高强度运动,跟腱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且其自身的修复能力虽然较强,但过度的运动刺激可能超过其修复能力,从而引发跟腱炎。例如,一些青少年运动员由于训练强度过大,容易出现跟腱炎的情况。
中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跟腱组织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弹性和韧性逐渐下降。中老年人群的跟腱血液循环相对减慢,组织修复能力减弱,在日常活动或轻微运动时,就可能因为跟腱的退行性改变而引发炎症。比如中老年人在行走或上下楼梯时,跟腱所承受的应力可能导致已经退变的跟腱出现损伤和炎症。
2.足部结构异常
扁平足:扁平足患者的足弓较低或消失,足部的生物力学结构发生改变,会影响下肢的力线。在行走或运动时,跟腱所受到的应力分布不均匀,跟腱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运动,长期下来容易引发跟腱炎。研究表明,扁平足患者跟腱炎的发生率相对高于足弓正常的人群。
高弓足:高弓足患者足弓过高,足部的缓冲功能减弱,在行走或运动时,跟腱受到的冲击力会增大,也容易导致跟腱受损发炎。高弓足改变了足部的正常力学传导,使得跟腱承受了超出正常范围的应力,从而增加了跟腱炎的发病风险。
三、其他因素
1.全身性疾病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关节,包括跟腱。免疫系统的异常攻击会导致跟腱出现炎症反应,进而引发跟腱炎。研究发现,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跟腱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这是因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会影响跟腱的组织代谢和结构,导致跟腱的炎症和损伤。
痛风: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起的疾病。当尿酸盐沉积在跟腱周围时,会刺激跟腱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跟腱炎的发生。痛风患者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容易在跟腱等部位沉积,从而损伤跟腱,诱发跟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