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钙测定包括血清总钙和离子钙,血清总钙正常范围及异常情况相关,离子钙能更直接反映钙代谢状态及受pH等因素影响;甲状旁腺激素测定中PTH正常范围及降低、升高对应的病症及相关人群监测意义;维生素D测定中25-羟基维生素D正常范围及缺乏相关人群和重要性;尿钙测定中正常范围及升高、降低对应的病症及肾结石风险人群等;骨密度测定中双能X线吸收法是评估骨密度金标准,对怀疑骨质疏松人群如绝经后女性、老年人等评估缺钙相关骨骼病变的重要性
一、血钙测定
1.血清总钙:是反映机体钙水平的常用指标。正常血清总钙浓度为2.25-2.58mmol/L。血清总钙降低可见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等情况;升高则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清总钙正常范围一般也在上述区间,但需结合年龄具体判断,例如婴儿血清总钙正常范围多在2.5-3.0mmol/L左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趋近于成人范围。
2.离子钙:离子钙是具有生理活性的钙形式,能更直接反映钙的代谢状态。正常离子钙浓度约为1.10-1.34mmol/L。离子钙受pH等因素影响,当血液pH降低时,离子钙浓度相对升高,反之则降低。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导致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离子钙测定更能准确反映机体钙的功能状态;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离子钙水平的监测也很重要,因为孕期母体钙代谢变化会影响胎儿发育,离子钙能更精准反映钙的代谢情况。
二、甲状旁腺激素测定
1.甲状旁腺激素(PTH):甲状旁腺激素主要调节钙磷代谢。正常PTH值一般在15-65pg/ml(不同检测方法略有差异)。PTH降低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此时钙的重吸收减少,血清钙降低;PTH升高可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会导致血钙升高,同时还可能伴有血磷降低等情况。对于有甲状旁腺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定期监测PTH有助于早期发现钙代谢异常相关疾病;对于长期卧床、有骨质疏松风险的老年人,PTH水平的变化也能提示甲状旁腺功能对钙调节的情况,进而评估骨骼健康相关风险。
三、维生素D测定
1.25-羟基维生素D:这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主要储存形式和循环形式,能较好反映机体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正常范围一般为20-100ng/ml(不同检测方法有差异)。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血钙降低,常见于日照不足、素食者、老年人等人群。日照不足的人群,如长期室内工作者,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进而影响钙的吸收利用;对于孕妇和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尤为重要,孕妇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胎儿骨骼发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表现为血钙异常等一系列症状,所以定期检测25-羟基维生素D对于评估钙代谢相关疾病风险至关重要。
四、尿钙测定
1.尿钙:24小时尿钙排泄量能反映钙的排泄情况。正常成人24小时尿钙排泄量为2.5-7.5mmol。尿钙升高可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长期高钙饮食等;尿钙降低可见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对于有肾结石风险的人群,尿钙测定很重要,因为高尿钙是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不同年龄人群尿钙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阶段,尿钙排泄量相对成人有差异,需要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尿钙是否正常,比如儿童24小时尿钙排泄量一般在0.1-0.3mmol/kg左右,通过与正常范围对比可评估钙代谢情况。
五、骨密度测定
1.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评估骨密度的金标准。通过测定骨矿物质含量来判断骨密度情况。对于怀疑有骨质疏松的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女性、老年人等,骨密度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缺钙相关的骨骼病变。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快,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通过骨密度测定可以了解骨钙含量情况,进而评估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代谢处于负平衡状态,骨密度逐渐降低,骨密度测定能及时发现骨钙流失情况,对于预防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