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妇科疾病包括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颈癌、卵巢癌、月经失调。阴道炎有不同类型及相应症状、诱因等;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有相关表现及病原体情况;子宫肌瘤是常见良性肿瘤,有相关症状及可能诱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特定症状及多种发病学说;子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相关,有发病年龄及筛查相关情况;卵巢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有不同组织学类型及症状等;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异常,有多种病因及不同时期女性易出现的情况。
一、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主要是阴道菌群环境改变引发,阴道分泌物涂片可发现线索细胞等。多见于有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或阴道灌洗者等,此类人群阴道内环境易被破坏。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引起,主要症状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痛,阴道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当阴道内环境改变,如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时易发病。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经性交直接传播或间接传播,如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等传播。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尤其性生活活跃的女性多见。
二、盆腔炎性疾病
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初潮前、无性生活和绝经后女性很少发生。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等。病原体有外源性病原体及内源性病原体,两者可单独存在,但通常为混合感染。
三、子宫肌瘤
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女性,20岁以下少见。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症状与肌瘤部位、大小和有无变性相关,常见症状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等。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多见于生育年龄女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症状为下腹痛和痛经、不孕、性交不适、月经异常等。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淋巴结等,其中以盆腔异位内膜症最常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等多种学说。
五、子宫颈癌
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宫颈可光滑或难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区别,随病变发展,可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表现。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50-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通过子宫颈筛查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六、卵巢癌
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组织学类型繁多,其中上皮性癌发病率最高,占卵巢恶性肿瘤的70%-80%。早期常无症状,晚期主要症状为腹胀、腹部肿块、腹腔积液及其他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有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有家族聚集性的卵巢癌患者可能携带相关基因突变。
七、月经失调
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许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内分泌病、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月经失调;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也常发生月经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