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的感染途径包括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等直接蔓延至腹膜,女性生殖系统结核通过盆腔腹膜蔓延至整个腹膜腔)和血行播散(结核菌由原发病灶入血,随血流到达腹膜引发感染);易感人群及相关因素有年龄因素(儿童青少年免疫系统不完善、老年人免疫衰退且常伴基础疾病)、基础疾病因素(免疫低下疾病及慢性肾脏病等影响抵抗力)、生活方式因素(营养不良削弱免疫、居住环境拥挤易传播结核菌)
一、结核性腹膜炎的感染途径
(一)直接蔓延
1.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
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等可直接蔓延至腹膜引发结核性腹膜炎。例如,肠结核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直接接触腹膜,或者随着肠管的蠕动与腹膜发生摩擦等方式,逐渐感染腹膜组织。对于有肠结核病史的人群,其发生结核性腹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肠结核病灶持续存在的结核分枝杆菌有向周围组织包括腹膜扩散的可能性。在年龄方面,青少年若患有肠结核,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功能相对尚未完全稳定,更容易因肠结核病灶蔓延而引发结核性腹膜炎。
2.女性生殖系统结核蔓延:
女性生殖系统结核,如输卵管结核等,其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盆腔腹膜蔓延至整个腹膜腔。女性在生育年龄阶段,生殖系统结核的发生可能与经期卫生、性生活等因素有关,而一旦发生生殖系统结核,就存在向腹膜腔蔓延导致结核性腹膜炎的风险。例如,长期经期不注意卫生,可能增加生殖系统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机会,进而增加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风险。
(二)血行播散
1.结核菌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腹膜:
结核分枝杆菌可由原发病灶(如肺结核等)入血,形成菌血症,结核菌随血流到达腹膜并在腹膜部位定植、繁殖,从而引起结核性腹膜炎。患有肺结核的患者,尤其是肺结核处于活动期时,肺部的结核病灶不断释放结核分枝杆菌入血,当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时,结核菌就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腹膜,引发腹膜的结核感染。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营养不良等会影响机体免疫力,使患有肺结核的人群更易通过血行播散发生结核性腹膜炎。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血行播散引发结核性腹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儿童的免疫防御功能相对较弱,结核菌在血液中更易定植于腹膜等部位。
二、易感人群及相关因素
(一)年龄因素
1.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较弱。例如,儿童可能通过接触开放性肺结核患者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且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感染后更容易发生血行播散等情况进而引发结核性腹膜炎。青少年在学习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情况下,免疫力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若接触到结核分枝杆菌,也较易发病。
2.老年人: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衰退,同时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这进一步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老年人若既往有过结核病史,或者接触到结核分枝杆菌,发生结核性腹膜炎的风险增加。例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繁殖,且糖尿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得结核分枝杆菌更易在腹膜部位定植引发感染。
(二)基础疾病因素
1.免疫力低下相关疾病:
患有艾滋病等严重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御能力极差,极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发展为结核性腹膜炎。这类患者一旦感染,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且难以控制。另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接受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异反应的患者,其机体免疫力被抑制,也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引发结核性腹膜炎。
2.其他基础疾病:
患有慢性肾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体状态较差,营养状况可能不佳,影响机体的抵抗力。例如,慢性肾脏病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导致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生。
(三)生活方式因素
1.营养不良: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例如,饮食中缺乏足够的蛋白质,会使机体抗体合成减少,从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如一些贫困地区的人群或者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发展为结核性腹膜炎。
2.居住环境拥挤:
居住环境拥挤的人群,如集体宿舍人员、流动人口等,更容易发生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因为在拥挤的环境中,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飞沫等途径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增加了感染的机会。例如,在一些工厂的集体宿舍中,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若有肺结核患者存在,其他人员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风险大大增加,进而可能引发结核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