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部分有恶变潜能属潜在恶性肿瘤范畴,分完全性和部分性,年龄等是恶变影响因素,诊断靠超声和hCG测定,治疗需清宫,高危完全性葡萄胎可预防性化疗,清宫后要定期随访hCG,不同年龄患者处理有别,有过葡萄胎病史者再次妊娠需谨慎监测。
葡萄胎的恶变相关情况
完全性葡萄胎发生子宫局部侵犯和(或)远处转移的概率约为15%和4%,部分性葡萄胎发生子宫局部侵犯的概率约为4%,一般不发生转移。年龄是影响葡萄胎恶变的重要因素,大于40岁的葡萄胎患者恶变率比小于40岁者高10倍左右;另外,葡萄胎清宫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异常升高、子宫异常增大等情况也与恶变风险相关。
诊断与治疗方面与癌症的关联
诊断:葡萄胎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及hCG测定,其超声表现为子宫大于相应孕周,无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呈“落雪状”,若水泡较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回声区则呈“蜂窝状”;hCG水平通常明显高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值。这与癌症通过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等进行诊断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特定检查手段来辅助判断病情。
治疗:葡萄胎一经确诊应及时清宫,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完全性葡萄胎患者可考虑预防性化疗,这类似于癌症治疗中对于具有高危转移因素的患者采取的预防性干预措施,目的是降低恶变的发生概率。清宫后还需定期随访hCG,监测有无恶变情况,这也和癌症治疗后需要长期随访监测复发等情况类似。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年轻患者相对来说身体状况较好,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相对较强,但仍需严格遵循诊疗规范进行处理;而年龄较大的患者恶变风险更高,在诊疗过程中需更加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对于有过葡萄胎病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时,也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孕期监测,因为有过葡萄胎病史的女性再次发生葡萄胎或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风险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