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可能有生命危险,其会因心房失有效收缩致血液淤滞形成血栓,引发脑栓塞、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还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房颤引发严重并发症有血栓形成与栓塞、心力衰竭等机制。不同人群风险有差异,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风险更高,需关注相关表现并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降低危险。
一、房颤引发严重并发症的机制
血栓形成与栓塞:房颤时心房壁运动异常,血流缓慢,易形成心房附壁血栓。以脑栓塞为例,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会阻塞血管,导致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据相关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年发生率约为5%左右,而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率更高。
心力衰竭:长期房颤会使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室充盈及排血功能受到影响,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逐渐导致心肌重构,引发心力衰竭。有数据显示,房颤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比无房颤者高5倍左右,且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年龄≥75岁的人群,这种风险进一步增加,因为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下降,更容易受到房颤的影响。
二、不同人群房颤的风险差异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是房颤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更容易出现房颤相关并发症。老年人发生房颤后,更要密切关注有无头晕、肢体活动障碍等脑栓塞表现,以及呼吸困难、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下降,一旦出现并发症,病情进展往往较快,所以需要更频繁地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及时发现异常并干预。
有基础病史人群:比如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合并房颤时风险更高。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会进一步加重对心脑血管的损害,因为高血压会使血管内皮受损,促进血栓形成,而房颤又会加速血栓的脱落和栓塞过程。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心肌缺血的风险会增加,因为房颤时心脏节律异常,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需要在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积极控制房颤的节律和心室率,降低血栓栓塞等风险。
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同时也会使房颤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升高。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影响心脏电活动,引发房颤。对于这类人群,需要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增加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以降低房颤相关的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