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有多种常见原因,包括心血管疾病相关因素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年龄因素即随年龄增长发生率显著增加;其他疾病因素如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酒、肥胖;还有遗传因素但占比相对较小。
一、心血管疾病相关因素
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影响心脏正常电活动,约有35%-45%的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例如,长期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细胞代谢紊乱,易引发心房电生理重构,从而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2.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左心室压力负荷加重,导致左心房扩大和心房肌纤维化。研究显示,高血压病程越长、血压控制不佳,房颤发生率越高,约60%的房颤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心房内压力升高,促使心房重构。据统计,约30%-40%的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房颤,且房颤又可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形成恶性循环。
二、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变化。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心房肌纤维化程度增加,心房扩大的概率升高,使得房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一般来说,65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75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可达10%左右。
三、其他疾病因素
1.瓣膜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等,瓣膜病变导致心房血流动力学改变,心房壁受到机械应力刺激,易引发房颤。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较高。
2.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影响心脏的代谢和电生理活动,加速心肌细胞的氧化代谢,增加心肌兴奋性,导致房颤发生。约10%的甲亢患者会并发房颤,控制甲状腺功能后部分患者房颤可好转。
四、生活方式因素
1.饮酒:长期大量饮酒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酒精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电活动,还可通过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房颤。研究表明,每日饮酒超过一定量(如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60g,女性超过30g),房颤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2.肥胖:肥胖患者体内脂肪堆积,释放炎症因子,导致心房肌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同时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也影响心脏电生理特性。肥胖指数(BMI)≥30的人群房颤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五、遗传因素
部分房颤具有遗传易感性,某些基因突变可影响心脏离子通道功能,导致心房电生理异常。例如,编码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使心脏的电活动稳定性下降,增加房颤发生的遗传倾向,但遗传因素在房颤发病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约占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