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气虚的原因包括先天因素(母亲孕期身体状况不佳等致出生后正气不足且家族有遗传易感性)、后天饮食失宜(过度节食、不均衡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致气血生成不足)、劳逸失调(过度劳累耗气或过度安逸致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情志因素(不良情志影响脏腑功能致气虚)、疾病因素(慢性疾病消耗正气或产后调理不当致气虚)。
一、先天因素
女人气虚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若母亲在孕期身体状况不佳,或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时获取的精气相对匮乏,就可能导致出生后机体正气不足,从而容易出现气虚的体质状态,这种情况在一些家族中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体现,比如家族中多人都有相对虚弱、易疲劳等气虚相关表现。
二、后天饮食失宜
1.过度节食或饮食不均衡:长期过度节食会使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供能及构建身体组织的重要物质缺乏,无法为身体提供充足能量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影响气血生成。而饮食不均衡,如长期偏好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损伤脾胃功能,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伤后,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气血生成不足,引发气虚。例如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会加重脾胃运化负担,时间久了容易出现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表现。
2.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超出脾胃的正常消化承受能力,同样会损伤脾胃。脾胃受损后,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不能将摄入的食物有效转化为气血,也会导致气虚状况出现。
三、劳逸失调
1.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过度和脑力劳动过度。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会消耗大量体力,损伤正气;长期高强度脑力劳动,如长时间专注于复杂的思维工作,会耗伤心神,影响气血的生成与运行,进而导致气虚。比如一些长期伏案工作的女性,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脑力消耗较大,容易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表现。
2.过度安逸:缺乏适当的运动锻炼,会使机体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不足。中医有“久卧伤气”的说法,长期卧床或活动量过少的女性,会出现气机不畅、气虚懒动等情况。
四、情志因素
长期的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志状态会影响脏腑功能,尤其对肝脾的影响较为明显。肝郁会影响气机的疏泄,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长期的思虑过度会耗伤脾气,导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从而引发气虚。例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中的女性,因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气短乏力等气虚兼情志不舒的表现。
五、疾病因素
1.慢性疾病影响: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肾病等,会长期消耗人体正气。以慢性肝炎为例,肝脏功能长期受损,影响气血的代谢与生成;慢性胃炎患者脾胃功能持续受影响,营养吸收障碍,都会导致气虚状况逐渐显现。
2.产后等特殊生理阶段:女性产后身体较为虚弱,若产后调理不当,容易出现气虚情况。产后失血较多,气血耗伤,同时身体需要恢复,若此时未能及时补充营养或休息不足,就会导致气虚,表现为产后乏力、气短、自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