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一般和心脏器质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等有关。
1.心脏器质性疾病
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破坏心肌电生理稳定性,易诱发房颤;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使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引发左心房代偿性扩大及纤维化,约30%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尤其二尖瓣病变)可直接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结构重构,是房颤的高危因素;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通过改变心脏结构与功能,干扰正常电传导,诱发房颤。
2.全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量甲状腺激素增强心肌兴奋性,加快心率并打乱节律,约10%-20%甲亢患者伴发房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心房电重构;肥胖、糖尿病通过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损伤心房结构与电生理,增加房颤风险。
此外,年龄增长使心房肌纤维化、电传导减慢,6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显著升高;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抑制心肌细胞功能,扰乱自主神经平衡;剧烈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通过交感神经激活,诱发房颤发作;少数情况下,房颤可无明确病因,称为特发性房颤,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