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在于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等方面。
1.定义与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的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个体患病风险增加;环境因素,如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等。一般认为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长期作用导致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衡而引起。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常见病因有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内分泌疾病,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血管疾病,例如主动脉缩窄等;药物引起的高血压,某些药物如避孕药、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2.临床表现特点
原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仅在体检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随着血压持续升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耳鸣等症状,后期可累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引发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能因基础身体状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侧重,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心脑血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较明显,且进展迅速,症状与原发性高血压相似,但有些患者会有原发病的特殊表现,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除高血压外,还可出现肌无力、周期性麻痹、多尿等;嗜铬细胞瘤患者可表现为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头痛、心悸、面色苍白等。
3.诊断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主要通过多次非同日测量血压来初步诊断,同时需要详细询问家族史、个人生活方式等情况,一般不首先考虑继发因素,但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
继发性高血压除了常规的血压测量和病史采集外,需要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的检查来明确病因。例如,对于怀疑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需要进行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等检查;对于内分泌疾病相关的继发性高血压,可能需要检测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如醛固酮、儿茶酚胺、皮质醇等,还可能需要进行肾上腺CT等影像学检查来定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