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感染途径有经口感染(最常见,健康人食入污染食物或水致感染,儿童易因不良习惯和低免疫力感染)、血行播散(其他部位结核病灶结核菌入血达肠道,全身性血行播散型结核常见,免疫力低下者风险高)、直接蔓延(周围器官结核病灶直接累及肠道,如盆腔结核蔓延至肠道,有盆腔结核病史女性需关注肠道)。
一、胃肠道感染
经口感染:这是肠结核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健康人食用了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后,结核分枝杆菌可进入胃肠道引发感染。例如,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的患者,经常吞咽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就可能导致肠结核。在儿童中,若生活环境中存在结核病患者,且儿童有不良的卫生习惯,如手口接触等,经口感染肠结核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家长若不注意饮食卫生,让儿童接触到被污染的食物,更容易引发感染。
二、血行播散
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肠道。当身体其他部位存在结核病灶,如肺结核、骨结核等,结核分枝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流到达肠道,在肠道内定植并引起肠结核。这种感染途径在全身性血行播散型结核中较为常见。对于患有其他部位活动性结核的患者,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血行播散导致肠结核的风险增加。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血行播散来的结核分枝杆菌的侵袭;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自身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减弱,血行播散后发生肠结核的可能性增大。
三、直接蔓延
周围器官的结核病灶可直接蔓延至肠道。例如,盆腔结核可直接蔓延累及肠道,女性患者盆腔内的结核病灶可能逐渐侵蚀周围组织,进而波及肠道。对于有盆腔结核病史的女性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肠道情况,因为存在直接蔓延引发肠结核的可能。这类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道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肠结核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