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病因是冠心病引发的急性广泛心肌梗死,其发病机制是心肌大面积坏死致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骤降,不同人群中中老年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更易由此致病,青少年少见但病情进展快,男女中老年发病差异与基础疾病累积程度有关,不良生活方式及有相关基础病史人群发病风险高。
一、发病机制
冠心病导致急性广泛心肌梗死时,心肌大面积坏死,心肌收缩力显著减弱,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进而引发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面积通常需达到左心室肌的40%以上才可能引起心源性休克,这是因为心肌组织大量受损,无法有效泵血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二、不同人群特点及影响
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群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更容易患上冠心病,因此中老年发生心源性休克因冠心病及心肌梗死导致的比例相对更高。而青少年人群中冠心病相对少见,心源性休克因该病因引发的情况极少,但一旦发生往往病情进展迅速,需高度警惕其他可能病因。
性别方面:在中老年人群中,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相对略高于女性,但总体而言,随着年龄增长,男女在冠心病导致心源性休克的发病上差异主要体现在基础疾病的累积程度上。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可能加快,也会增加冠心病相关心源性休克的风险。
生活方式方面:有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进而增加了心源性休克因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的可能性。例如,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斑块,阻塞冠状动脉。
病史方面:本身有冠心病病史、曾发生过心肌梗死、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心源性休克由冠心病心肌梗死引发的概率大大增加。因为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使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更高,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就更容易进展为心源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