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康>科普视频 >三甲科主任 >休克病人为什么采取中凹卧位

休克病人为什么采取中凹卧位

视频内容

休克病人在抢救中要分清楚属于哪一类休克,休克的类型主要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分布性休克以及心源性休克等。

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分布性休克病人当中,可以采取休克体位的特殊体位,即采取自体输血的方式使心排量增加。病人应平卧,头部抬高床面十到十五度,脚抬高床面十到二十度,抬高头部是为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缓解缺氧症状,脚部抬高主要是使下肢静脉系统内的血液能够回流到右心,增加心排量,缓解休克。

发布于 2020-04-17   浏览4.25万次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怎么预防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建议: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治疗心血管疾病,避免诱因,掌握急救知识,及时就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以下是一些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建议: 1.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2.改变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定期体检: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4.治疗心血管疾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以预防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5.避免诱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刺激等诱因,可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6.掌握急救知识: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能够及时进行急救,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7.及时就医:一旦出现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总之,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关键是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心血管疾病,避免诱因,掌握急救知识,以及及时就医。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感染性休克患者是否都会出现低血压
并非所有感染性休克患者都会出现低血压,还会有皮肤湿冷、尿量减少、意识改变等症状。 并非所有感染性休克患者都会出现低血压。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并发症,其特征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的低血压和组织灌注不足。然而,并非所有感染性休克患者都会出现低血压。 在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发热等症状,但血压可能仍然正常或仅略有下降。这是因为身体的代偿机制会试图维持血压,但随着感染的进展和炎症反应的加重,血压可能会逐渐下降,进入休克状态。 低血压是感染性休克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不是唯一的特征。其他症状和体征包括皮肤湿冷、尿量减少、意识改变等。医生会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来诊断感染性休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关键是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感染,以及迅速补充血容量和纠正低血压。此外,还需要针对炎症反应进行治疗,以减轻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机会。 总之,虽然低血压是感染性休克的一个常见特征,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及时诊断和治疗感染性休克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机会至关重要。
张定国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病因是什么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因包括心肌梗死面积大、心律失常、血容量不足及其他因素,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及女性患者,治疗需针对病因采取支持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因包括: 1.心肌梗死面积大:左心室心肌广泛梗死,导致心肌收缩力显著降低,心输出量明显减少。 2.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导致心输出量下降。 3.血容量不足:如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导致血容量不足,有效循环血量降低。 4.其他:如感染、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也可影响心肌收缩力,导致心源性休克。 此外,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的患者,以及女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治疗方面,除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还需要采取积极的支持治疗,如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心律失常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的功能。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以减少发病风险。
王永兴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尿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症状
尿路感染可引发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降低等,需及时治疗,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卫生和及时治疗感染。 根据感染性休克症状,尿路感染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及时治疗。以下是关于尿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症状的具体分析: 1.感染性休克是怎么引起的? 尿路感染可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进而引起感染性休克。 主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 2.感染性休克有哪些症状? 感染性休克的症状包括: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皮肤湿冷、意识改变等。 这些症状可能在感染初期就出现,也可能在感染进展后逐渐加重。 3.感染性休克的危害有哪些? 感染性休克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死亡率。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避免严重后果至关重要。 4.如何治疗感染性休克? 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使用抗生素、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5.特殊人群(如孕妇、老人、免疫力低下者)如何应对感染性休克? 这些人群更容易感染性休克,需要特别关注。 及时就医、积极治疗感染、加强支持治疗是关键。 6.如何预防感染性休克?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及时治疗尿路感染,避免感染扩散。 对于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感染的措施。 关键信息:尿路感染可引发感染性休克,症状包括血压降低等,需及时治疗,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卫生和及时治疗感染。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感染性休克患者是否都会出现低血压
并非所有感染性休克患者都会出现低血压,其发生机制复杂,还与个体差异、基础健康状况和治疗反应有关。 并非所有感染性休克患者都会出现低血压。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并发症,其特征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的低血压和组织灌注不足。然而,并非所有感染性休克患者都会出现低血压,这是因为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生理系统的相互作用。 一些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能由于代偿机制的作用,能够维持足够的血压和组织灌注。这些代偿机制包括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输出量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此外,患者的个体差异、基础健康状况和治疗反应也会影响是否出现低血压。 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低血压并不是唯一的诊断标准。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因素来确定诊断。除了低血压外,感染性休克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 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关键是早期识别和积极干预。医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纠正低血压和恢复组织灌注,包括补充液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感染源等。此外,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如果怀疑有感染性休克,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应密切关注感染症状,及时就医并采取预防措施。
王少峰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的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慌、口渴、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呼吸急促、血压正常或稍升高、意识模糊、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压差进一步减小、昏迷、皮肤花斑、尿量减少、无尿等,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处理方法包括补充血容量、止血治疗、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其他治疗等。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若出血量较大,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以下是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一、表现 1.休克前期 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口渴等症状,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呼吸急促,血压正常或稍升高,脉压差减小。 2.休克期 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压差进一步减小等症状。 3.失代偿期 患者出现昏迷、皮肤花斑、尿量减少、无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处理方法 1.补充血容量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入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右旋糖酐等晶体液,同时输入浓缩红细胞、血浆等胶体液,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2.止血治疗 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药物止血、内镜下止血、手术止血等。 3.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补充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同时补充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其他治疗 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治疗。 三、注意事项 1.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 2.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4.对于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应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源性休克是严重心血管急症,需及时诊断治疗。其关键信息为:定义是心肌梗死致心肌收缩力下降,泵血不足;症状有血压下降等;诊断靠检查和表现;治疗关键是恢复心功能、增加冠脉灌注;预后与梗死范围等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下是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源性休克的一些关键信息: 1.定义和原因:心源性休克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从而引起全身循环灌注不足的一种综合征。其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导致心肌坏死,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 2.症状:除了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外,心源性休克还会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数、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症状。 3.诊断:通过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结合临床表现,可以明确诊断。 4.治疗:治疗的关键是尽快恢复心脏功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纠正休克状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等)、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等)或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5.预后:心源性休克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心肌梗死的范围和部位、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史者等),应采取预防措施,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定期进行体检,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争取早日康复。
李忆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怎样护理
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关键包括密切观察病情、提供氧气支持、建立静脉通路、控制感染、补充液体、血压管理、血糖控制、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和心理支持。 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密切的护理。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还需要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和湿度等。 2.提供氧气支持:如果患者出现低氧血症,需要给予氧气治疗。护士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 3.建立静脉通路:为了及时给予药物和补充液体,需要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通常会选择大静脉,如肘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4.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关键。护士会按照医生的处方准确给予抗生素,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5.补充液体:感染性休克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容量不足,需要及时补充液体。护士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和量。 6.血压管理:感染性休克可能导致血压下降,护士会密切监测血压,并根据医生的指示使用升压药物来维持血压稳定。 7.血糖控制:高血糖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护士会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需要给予胰岛素治疗。 8.营养支持:患者在感染性休克期间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护士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如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 9.预防并发症:护士会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还会注意患者的排尿情况,保持尿管通畅。 10.心理支持:患者和家属在面对感染性休克时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惧,护士会给予心理支持,提供相关信息,帮助他们理解病情和治疗过程。 总之,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护士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怎么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相关检查等综合判断,包括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严重低血压、组织低灌注表现,进行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导致低血压的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相关检查等综合判断。以下是具体的诊断标准和步骤: 1.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 同时合并严重的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30mmHg,且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 出现组织低灌注的表现,如少尿(尿量<0.5ml/kg/h)、四肢湿冷、皮肤苍白、发绀等。 2.血流动力学监测: 进行有创性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如肺动脉漂浮导管,测定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等指标。 心源性休克患者通常表现为心脏指数<2.2L/(min·m²),左心室舒张末期压≥18mmHg。 3.相关检查: 心电图:典型的心肌梗死改变,如ST段抬高或压低、病理性Q波等。 心肌酶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T或cTnI)升高。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功能,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室壁运动异常等。 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有助于了解全身情况和酸碱平衡。 4.诊断步骤: 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等检查,怀疑急性心肌梗死。 若患者出现低血压和组织低灌注表现,应高度怀疑并发心源性休克。 进一步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低血压的原因,如严重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等。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危急重症,需要立即进行积极的治疗,包括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机械通气等,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挽救心肌功能。同时,针对病因的治疗,如溶栓或介入治疗,也至关重要。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史者,应密切关注心血管健康,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风险。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相关检查结果。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的关键。在诊断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措施包括监护和支持治疗、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心律失常、机械循环支持、再灌注治疗、病因治疗及其他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制定。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措施: 1.监护和支持治疗: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给予氧气吸入,维持氧饱和度正常。 建立静脉通路,确保输液和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2.血管活性药物: 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血压。 可能会使用血管升压素等药物来维持血压。 3.纠正心律失常: 如出现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需要及时进行除颤或起搏治疗。 对于其他心律失常,可以使用药物进行纠正。 4.机械循环支持: 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使用机械循环支持设备,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帮助心脏泵血。 5.再灌注治疗: 对于适合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 6.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心肌梗死的病因,如控制心肌梗死的范围、处理并发症等。 7.其他治疗措施: 控制心力衰竭,使用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等。 预防并发症,如感染、心律失常等。 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包括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同时,密切的监护和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对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机会。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应尽快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如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和治疗,以减少发生心源性休克的风险。
张瑛琪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的副作用
无抽搐疗法电休克治疗提前要使肌松药物,当做电休克治疗时候,不出现抽搐症状,同时可能会有其他不良反应,比如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就是认知功能障碍,理解能力,其他认知功能障碍都是可能。还有肌松之后有可能会出现其他症状,比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喉痉挛,会危及生命,因为所有肌肉都松弛,呼吸肌肉力量也会松弛,这最凶险,这也是最不愿意看到情况,会导致呼吸衰竭。也有其他副作用,包括本身药物,包括本身治疗方案下反应,会有其他表现,可能往往是医疗后果。
张瑛琪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休克病人为什么采取中凹卧位
休克病人在医院里,会有好多特殊的检查床、床位,一般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往往最传统的方法就是中凹卧位。中凹卧位是一种维持身体最有效的循环、保护最重要脏器、维持生命的一种体位,是指患者的头胸,处于在20°~30°的范围,下肢脚抬高15°~20°,头胸20°~30°的角度是为了保持呼吸通畅,因为休克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呼衰。而把下肢抬高15°~20°,是因为人体下肢有很多静脉血管,在休克的时候血压会降下来,下肢抬高之后,血液更容易回流到心脏,能够保持心脏的血液供应。11所以,中凹体位是比较经典的,经常见于休克病人、救灾、急诊科中。在室外的情况下,由于条件有限,出现有外伤时,可以选用这样的方法。如果在救援、医学救援的情况下,由于一时还不能送到后方医院,采用这样的方法,可能是有效的。
张瑛琪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什么是失血性休克
休克可以分为失血性休克、心脏不明原因的休克、梗阻性休克、脓毒性休克等。失血性休克是最经典、最传统的一类休克,是各种原因导致大量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患者的血容量明显减少,无法支持所有的组织灌注,从而出现嘴唇紫绀、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微循环障碍等现象。失血性休克除了失血之外,还要有休克的指标,血压小于90/60mmHg则是其中之一。
臧其威 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开放性气胸休克什么原因
开放性气胸是指胸壁上有破裂口,使胸膜腔直接与外界相通,外界的空气可以自由进入胸膜腔会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甚至休克。开放性气胸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是纵隔摆动,因为纵膈摆动会影响静脉血的回流,使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循环功能严重障碍,引起休克。另外,开放性气胸会刺激纵隔及肺门的神经层,也会导致休克。除此之外,也可能是开放性气胸会存在大量的失血,导致失血性的休克,这也是导致休克的主要原因。
王相立 副主任医师
朝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休克晚期的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多种因素都会引起休克,包括意外事故引起的失血过多,严重烧伤以及重度感染等,都会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广泛灌注不足。在发生休克时,通常会经历早期微循环缺血期以及休克失代偿期,随后便会进入休克晚期,其临床表现可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心音低弱、重要器官衰竭、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发干、心率加快、少尿、无尿、意识模糊等,常还会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及呼吸性碱中毒等多种并发症状。
王相立 副主任医师
朝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失血性休克分哪三期
由意外事故或者疾病引起大量出血造成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在临床上可分为三期:第一、休克早期,也是微循环缺血期。主要症状是面部苍白、出冷汗、肢体湿冷、尿量逐渐减少。第二、休克期,又叫做休克失代偿期。此阶段患者的血压会持续下降,出现少尿、无尿、皮肤黏膜紫绀、表情冷漠的症状。第三、休克晚期,也称休克难治期。这时患者的血压已经很难测到,使用升压药也无法恢复,同时还会出现脉管微弱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