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异物临床表现因异物大小、形状、停留部位等而异,有呛咳(异物进入气管首现,儿童吃坚果等易引发)、呼吸困难(阻塞致通气不畅,轻者呼吸急促,重者三凹征等)、咳嗽(刺激黏膜致持续或阵发性咳嗽),异物久留可致肺部感染等,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儿童易发生,老年人表现不典型,有基础肺部疾病者症状更严重恢复慢。
呛咳:多为异物进入气管时的首发现象。当异物突然进入气管,会刺激气管黏膜,引起剧烈呛咳,可伴有憋气、面色发红等表现。儿童在进食或玩耍时,如果突然出现呛咳,家长应高度警惕气管异物的可能。例如,儿童在吃花生、瓜子等坚果时,可能会因嬉笑、哭闹等原因导致异物呛入气管,引发剧烈呛咳。
呼吸困难:异物阻塞气管会导致通气不畅,引起呼吸困难。轻者表现为呼吸急促,重者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三凹征),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青紫等。如果异物部分阻塞气管,可能会出现喘息声,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气道较窄,异物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需紧急处理。
咳嗽:异物在气管内刺激气管黏膜,可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咳嗽。咳嗽的性质和程度因异物的刺激程度而异。有些患者的咳嗽可能较为剧烈,呈刺激性干咳;而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间断性咳嗽。例如,气管内有较小异物时,可能会反复出现咳嗽,且咳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他表现:如果异物停留时间较长,可能会引起肺部感染,出现发热、咳痰等症状。此外,长期的气管异物还可能导致气管黏膜损伤、溃疡等,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对于婴幼儿,由于其不会准确表达不适,可能仅表现为哭闹、拒食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家长忽视,因此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婴幼儿在进食或玩耍时的异常表现。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且咳嗽反射不如成人完善,更容易发生气管异物。而老年人可能因牙齿缺失、咀嚼功能减退等原因,进食时容易将食物误吸入气管,其临床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需仔细鉴别。此外,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发生气管异物时的临床表现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恢复相对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