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体温调节紊乱引发的急性病症,分型包括热痉挛(健康青壮年高温运动后出汗致水电解质丢失肌肉痉挛体温正常)、热衰竭(老年人儿童慢性病者大量出汗体液体钠丢失有头晕头痛等症状体温稍高)、热射病(严重类型分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核心体温常高于40℃有中枢神经症状及多器官损害),病因是高温下机体产热超散热的相关因素,高危人群为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者及高温环境工作活动者,注意事项是高危人群避高温时段外出防护补水出现前驱症状转移休息补淡盐水。
一、定义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进而引发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病症。
二、分型及临床表现
(一)热痉挛
多发生于健康青壮年群体,常因在高温环境中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致使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引发。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呈对称性,好发于四肢肌肉及腹肌等部位,尤以腓肠肌最为常见,体温通常处于正常范围。
(二)热衰竭
常见于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者等。因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钠过度丢失,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恶心、呕吐、心悸、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浅昏迷等,体温稍有升高。
(三)热射病
为中暑中最为严重的类型,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两种。劳力性热射病多在高温、湿度大且通风欠佳的环境中剧烈运动后发病;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疾病者等。核心体温常高于40℃,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谵妄、惊厥、昏迷等,还可能伴随多器官功能损害。
三、病因
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产热超过散热,致使体温升高。常见因素包括: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通风不良、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机体散热障碍(如汗腺功能出现问题)、机体产热增加(如剧烈运动)等。
四、高危人群及注意事项
(一)高危人群
老年人、儿童、孕妇、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者以及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二)注意事项
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需做好防护,如佩戴遮阳帽、穿着浅色透气衣物、及时补充水分等。若出现中暑前驱症状,像头晕、乏力等,应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之处休息,并补充淡盐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