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前可能出现多种征兆,包括胸痛(可放射、有前驱症状)、心悸(心脏电或机械活动紊乱致)、呼吸困难(心功能下降肺循环淤血)、晕厥或近乎晕厥(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疲劳乏力(心脏功能受损血液供应不足)、头晕(心输出量减少脑部灌注不足),不同人群征兆有差异,有相关风险因素人群需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出现征兆及时就医检查降低风险
胸痛:突然出现胸前区压榨性、闷痛或刺痛,疼痛可向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持续时间可能数分钟不等。研究表明,约半数以上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发作前数天至数周有胸痛等前驱症状,这种胸痛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是心脏向大脑发出的危险信号之一。例如,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若原本稳定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就需高度警惕。
心悸: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一些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在猝死前可能会出现频繁的心悸症状。这是因为心脏的电活动或机械活动出现紊乱,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心悸。
呼吸困难: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加重,休息时也可能出现呼吸费力,严重时可呈端坐呼吸。这是由于心功能下降,肺循环淤血所致。比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这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预警信号之一。
晕厥或近乎晕厥: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随即又恢复。这是因为心输出量突然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运动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晕厥,这提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已达到较严重程度,发生猝死的风险较高。
疲劳、乏力: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持续的疲劳感,休息后也难以缓解。一些心肌病变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受损,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会出现全身乏力的表现。例如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长期心肌缺血会导致体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
头晕:感觉头部昏沉、眩晕,可能伴有视物模糊等。这是因为心输出量减少,脑部血液灌注不足引起。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若出现频繁头晕,需警惕心源性猝死的可能。
不同人群的心源性猝死征兆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基础疾病较多,可能胸痛等症状不典型,而更多表现为呼吸困难、晕厥等;年轻人群如果有遗传性心肌病,如长QT综合征等,可能心悸、晕厥等症状更为突出。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长期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良生活方式或基础疾病的人群,更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上述征兆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