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包括立即脱离过敏原,保持气道通畅,若心跳呼吸骤停则进行心肺复苏,立即肌内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液体复苏,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转运至有条件医疗机构,不同人群根据自身特点在各步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立即脱离过敏原
1.一旦怀疑发生过敏性休克,首先要迅速让患者脱离过敏原。例如,如果是因注射药物引起,应立即停止继续注射该药物;若是接触某种物质导致,要尽快使患者远离该物质接触环境。这是因为持续接触过敏原会不断刺激机体,加重过敏反应,对于任何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或有相关病史的人群都是首要步骤,能阻止过敏原进一步损伤机体。
二、保持气道通畅
1.过敏性休克可能导致喉头水肿等情况影响气道,要确保患者气道通畅。将患者头部后仰,抬起下颌,清除口腔内异物。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头颈部的适当体位,避免因气道阻塞导致窒息。无论年龄大小,保持气道通畅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关键,因为气道不通畅会直接危及生命,不同年龄人群的气道解剖结构特点不同,但保持气道通畅的基本操作原则是共通的。
三、心肺复苏相关
1.若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于成人和儿童(婴儿有其特殊心肺复苏操作,但整体属于心肺复苏范畴),按照心肺复苏指南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操作。心跳呼吸骤停是过敏性休克严重时可能出现的危及生命的情况,所有人群在出现此情况时都需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四、药物治疗
1.立即肌内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能迅速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缓解支气管痉挛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在使用肾上腺素时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但这是必须的急救药物。同时,可根据情况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起到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使用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等,对抗组胺介导的过敏反应。药物使用是基于其对过敏反应的药理作用,针对不同病情和人群都需要合理应用。
五、液体复苏
1.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补充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等,以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液体复苏时要注意输液速度和液体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体重等计算合适的液体量和速度,确保液体复苏安全有效。液体复苏的目的是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不同人群因生理特点不同,在液体复苏时需个性化调整。
六、观察与转运
1.在进行上述急救措施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待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尽快转运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转运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和护理;儿童患者在转运时要确保生命支持设备的稳定运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