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休克的抢救包括立即停用青霉素类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注射肾上腺素、液体复苏、应用抗过敏药物、病情监测,出现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后续观察与处理,要主动告知医生过敏史避免再用相关药物。
一、立即停用青霉素类药物
一旦怀疑或确定发生青霉素休克,首要操作是立刻停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防止过敏原持续进入体内,加重过敏反应。这是因为继续接触青霉素会不断激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1.体位调整:将患者置于平卧位,若有呕吐,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其气道相对狭窄,更需密切观察气道情况,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
2.吸氧:迅速给予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吸氧可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对于过敏导致的组织缺氧有一定的纠正作用。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严重时可采用面罩吸氧。
三、肾上腺素注射
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这是抢救青霉素休克的关键药物。肾上腺素能迅速兴奋α受体,收缩血管,提升血压;兴奋β受体,改善心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成人一般采用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或肌内注射,儿童根据体重适当减量。但需注意,有心血管疾病史等特殊人群使用时需谨慎评估风险。
四、液体复苏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进行扩容,常用的有生理盐水等。晶体液可以迅速补充血管内容量,纠正休克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情况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液分布特点与成人不同,补液更需精确计算,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导致不良后果。
五、抗过敏药物应用
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介质释放。一般静脉给予地塞米松5-10mg,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对于有糖皮质激素禁忌证的特殊人群,如严重感染未控制等情况,需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替代治疗或调整方案。同时,还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等,减轻过敏引起的瘙痒、皮疹等症状。
六、病情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色泽等变化。对于儿童患者,因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更要频繁监测各项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七、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
若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操作。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对于儿童患者,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频率等要符合儿科心肺复苏的要求。
八、后续观察与处理
患者经初步抢救病情稳定后,仍需在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观察有无迟发的过敏反应等情况。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特殊人群,在今后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生过敏史,避免再次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及结构相似的药物,选择替代药物时要谨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