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主要由冠心病引发,冠心病致心源性猝死机制是斑块破裂致血栓堵塞血管引发心梗,致心脏电生理紊乱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冠心病引发心源性猝死,老年人、女性、有基础病史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如老年人定期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绝经后女性重视雌激素影响,有基础病史者控制血压血糖等预防心源性猝死
一、冠心病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机制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得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当冠状动脉的斑块突然破裂,会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迅速堵塞血管,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此时,心肌细胞因急性缺血缺氧发生坏死,会导致心脏电生理活动紊乱,极易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而心室颤动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可使心脏瞬间丧失有效的泵血功能,若不能及时恢复正常心律,患者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二、其他相关因素对冠心病引发心源性猝死的影响
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弹性下降、脂质代谢能力减弱等因素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群体中冠心病的患病率较高,因此心源性猝死在老年人中的发生风险相对更高。例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冠心病相关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性别方面:在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冠心病的发生率低于男性;而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冠心病的患病风险逐渐接近男性,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升高。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血脂紊乱等,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几率,进而提高心源性猝死的风险;缺乏运动、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肥胖、高血脂等,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可能性。
病史方面: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糖代谢紊乱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这两类患者都比无此类病史的人群更易发生冠心病相关的心源性猝死。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的检查,如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冠心病相关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等。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疑似冠心病发作的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女性:绝经后女性要尤其关注心血管健康,除了遵循一般的健康生活方式外,更要重视雌激素水平变化对心血管的影响,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在出现心慌、心悸等不适时,要及时排查心脏问题。
有基础病史人群: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建议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时血压控制更严格);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必要的药物治疗使血糖达标,同时定期评估心血管状况,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