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常见病因包括严重创伤导致的大量失血(如实质脏器破裂出血、血管破裂出血)、创伤引起的强烈疼痛刺激(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引起应激反应影响组织灌注)、创伤导致的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组织损伤激活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一、严重创伤导致的大量失血
1.实质脏器破裂出血
例如肝脏破裂、脾脏破裂等。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血供丰富,一旦破裂会导致大量血液涌入腹腔。脾脏也是血供较为丰富的器官,脾脏破裂时出血速度通常较快。以肝脏破裂为例,在交通事故中,车辆的撞击力可能导致肝脏组织撕裂,引起大量出血。据相关研究统计,肝脏破裂导致的失血量可高达1000-3000ml甚至更多,当失血量超过循环血量的20%以上时,就容易引发创伤性休克。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肝脏破裂的后果有所不同,儿童肝脏相对较为脆弱,同样程度的创伤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失血情况;而老年人肝脏功能和代偿能力下降,即使失血量相对较少也更容易陷入休克状态。
2.血管破裂出血
如大动脉破裂,像主动脉破裂等情况。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动脉,一旦破裂,出血速度极快,短时间内就会导致大量血液流失。在高处坠落等严重创伤中,可能会导致主动脉撕裂,引发大量出血进而引发创伤性休克。对于有基础血管疾病的人群,如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壁弹性下降,更容易在创伤下发生破裂出血,增加了创伤性休克的发生风险。
二、创伤引起的强烈疼痛刺激
1.疼痛对机体的应激反应
严重创伤会引起剧烈疼痛,疼痛刺激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引起一系列应激反应。疼痛可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大量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这些物质会使外周血管收缩,影响组织灌注。例如,在骨折等创伤中,剧烈疼痛引起的血管收缩会进一步减少受伤部位及全身其他组织的血液供应,影响组织的氧供和营养物质的输送,从而增加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可能性。不同性别对疼痛的应激反应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女性在疼痛刺激下可能会出现更明显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波动,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有慢性疼痛病史的人群,其机体对疼痛刺激的应激反应可能更为敏感,在遭受新的创伤时更容易因疼痛引发严重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创伤性休克。
三、创伤导致的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
1.组织损伤引发的炎症介质释放
创伤造成的组织损伤会激活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这些炎症介质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使得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例如,严重的软组织创伤会引起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导致循环血量降低。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和血管调节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组织损伤后炎症反应引发的循环血量变化可能更为显著,更容易发生创伤性休克。对于有免疫功能低下病史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创伤后炎症反应的调控失衡,会进一步加重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循环血量减少的情况,增加创伤性休克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