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是机体在强烈致病因素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和功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有效循环血量依赖血容量、心排出量和周围血管张力维持,组织灌注不足在细胞和器官水平有影响,儿童、老年人、女性休克各有特殊情况需不同应对。
一、有效循环血量的关键作用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它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来维持。当发生休克时,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出现问题,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例如,大量失血会直接使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严重的心肌病变会使心排出量降低,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出,也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而过敏反应等情况可能会使周围血管扩张,血管张力降低,血液淤滞在外周,同样会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二、组织灌注不足的影响
1.细胞水平
细胞缺氧会首先影响细胞的有氧代谢。正常情况下,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以ATP形式存在)来维持各种生理功能。在休克导致的缺氧状态下,细胞有氧呼吸受阻,转而进行无氧代谢,产生的ATP明显减少,这会影响细胞的离子泵功能,例如钠-钾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潴留,细胞水肿;同时钾离子外流增加,引起细胞外高钾血症等一系列离子紊乱情况。
细胞功能代谢障碍还会导致细胞内酸性代谢产物堆积,进一步加重细胞损伤,影响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2.器官水平
心脏:持续的组织灌注不足会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下降等情况,进一步影响心排出量,形成恶性循环。
肾脏:肾灌注不足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少尿或无尿等情况,同时肾脏的内分泌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失衡等,还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损伤。
脑:脑灌注不足会引起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三、不同人群休克的特殊情况
1.儿童
儿童的有效循环血量相对成人较少,且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例如,儿童在失血性休克时,少量的失血就可能迅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出现严重的组织灌注不足情况。在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且由于儿童的血管较细,静脉穿刺等操作需要更加轻柔准确,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变化,因为儿童休克进展可能较快。
2.老年人
老年人多存在心血管系统的退行性变,心功能储备降低,同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当发生休克时,其代偿能力更差,对休克的耐受性更低。例如,老年人在感染性休克时,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处理老年人休克时,要更加谨慎地调整治疗方案,密切监测各器官功能,注意药物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影响等。
3.女性
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期、月经期等,身体的生理状态有所不同。妊娠期女性发生休克时,不仅要考虑休克本身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还要注意胎儿的安全。例如,失血性休克时,要权衡补充血容量对母体和胎儿的利弊,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胎儿的血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