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性休克由感染引发,病原菌繁殖释放毒素致全身炎症反应过度激活,进而出现血流分布异常及器官功能障碍连锁反应,儿童因免疫发育不完善、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等感染后易患,女性特殊生理状态、不良生活方式等会影响,有基础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儿童受影响更显著。
一、感染是脓毒性休克的主要诱因
脓毒性休克通常由感染引起,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例如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这些病原菌在体内繁殖,释放大量毒素,引发机体的全身炎症反应。研究表明,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肺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等都可能成为脓毒性休克的导火索。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感染侵袭,如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有发展为脓毒性休克的风险;而对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基础疾病较多,感染后发生脓毒性休克的概率也相对较高,例如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皮肤感染后更易引发严重的全身感染反应进而导致脓毒性休克。
二、机体的炎症反应过度激活是关键过程
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炎症反应。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激活,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这些炎症介质进一步诱导更多炎症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释放,形成级联放大的炎症反应。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大量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同时,炎症介质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血管扩张、心肌抑制等,使得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血管的舒缩功能失调,最终引发脓毒性休克。在不同性别方面,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差异会直接导致脓毒性休克中炎症反应激活的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机体免疫状态有所不同,若此时发生感染,可能在炎症反应的程度和发展上与非妊娠女性有所差异;对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削弱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的易感性,进而增加脓毒性休克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酗酒者肝脏功能可能受损,影响机体对感染的清除能力,使得感染更易发展为严重的全身感染并引发脓毒性休克。
三、血流分布异常及器官功能障碍的连锁反应
由于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和通透性改变,血液分布出现异常,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大量血液淤滞在外周,回心血量减少。心脏为了维持血压,会加快心率,但心输出量可能并不充足。同时,组织灌注不足会导致各个器官功能障碍,如肾脏灌注不足可引起少尿或无尿,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肺脏灌注不足会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肝脏灌注不足会影响其代谢和解毒功能等。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本身心脏储备功能就较差,在发生脓毒性休克时,心脏功能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更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其各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在脓毒性休克时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更为迅速和严重,需要密切监测各器官功能变化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