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
怀孕期间孕妇易出现胸闷气短,原因包括子宫增大致胸腔空间变小、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激素变化影响呼吸道通气、可能贫血使氧气供应不足;高龄、有基础疾病、肥胖孕妇更易出现且需特殊注意;可通过改变体位、适当休息、改善通风环境缓解,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就医检查治疗。
一、生理变化导致的胸闷气短
怀孕期间,孕妇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子宫逐渐增大,向上挤压胸腔,使胸腔空间相对变小,肺部的扩张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孕妇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一般在怀孕中晚期较为常见,这是孕期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例如,研究表明,怀孕28周后,约有一定比例的孕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表现,主要与子宫增大引起的胸腔容积改变相关。
二、血容量增加的影响
孕期孕妇的血容量会明显增加,比非孕期大约增加30%-45%。血容量的增加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泵血,以满足孕妇自身和胎儿的需求,这可能导致心脏功能相对不足,进而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例如,相关医学研究发现,血容量的显著增多是孕期心脏负荷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引发胸闷气短等不适。
三、激素变化的作用
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如孕激素水平的升高。孕激素会使平滑肌松弛,包括呼吸道的平滑肌,这可能导致呼吸道的通气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引起胸闷气短。有研究指出,孕激素的变化对呼吸系统的功能调节产生作用,是导致孕期胸闷气短的一个因素。
四、贫血的可能影响
孕期孕妇容易发生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当发生贫血时,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身体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就会出现代偿性的呼吸加快、加深,表现为胸闷气短。据统计,孕期贫血的发生率有一定比例,而贫血与胸闷气短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年龄较大的孕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孕期发生胸闷气短等不适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高龄孕妇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自身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产检,关注心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加重的情况,要及时就医评估。
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果孕妇本身患有心脏疾病、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孕期出现胸闷气短的风险会更高,且症状可能更为严重。这类孕妇需要在孕前就与医生充分沟通,制定孕期的保健计划,加强孕期的监测,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产检和治疗相关基础疾病,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肥胖孕妇: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加较多,对心肺功能的负担更重,更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肥胖孕妇需要在孕期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适当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等,以改善呼吸功能,缓解胸闷气短症状,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加重身体负担。
六、缓解措施
改变体位:尝试采取半卧位或坐位,这样可以减轻子宫对胸腔的压迫,改善呼吸状况,缓解胸闷气短。
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减少身体的耗氧量,有助于减轻胸闷气短的感觉。
通风环境:处于空气流通良好的环境中,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胸闷气短。如果胸闷气短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气分析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