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内出血引发休克与出血速度、患者基础状况等因素相关。成人短时间急性大量出血,失血量超总血容量20%(约1000-1500ml)可现休克早期表现,超30%(约1500-2000ml)可致重度休克,动脉出血时少量也可引发;儿童因代偿弱,急性失血量达血容量20%易现休克且进展快;慢性失血因机体有代偿机制,累计达总血容量30%-40%才可能引发休克,也因个体差异而异;老年人代偿能力下降,少量失血易休克;孕妇血容量增加,失血量达非孕期同等比例时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也会较快进展到休克且需关注对胎儿影响。
一、急性大量出血导致休克的情况
1.成人情况
若患者短时间内急性大量出血,一般当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20%(约1000-1500ml)时,就可能出现休克相关表现。例如,正常成年人总血容量约为4000-5000ml,当失血量在1000-1500ml,也就是占总血容量的20%-30%时,会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等休克早期表现。如果失血量继续增加,超过总血容量的30%(约1500-2000ml),则可能出现重度休克,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严重低血压等更危急的情况。
从出血速度来看,如果是动脉出血,出血速度快,那么相对较少的出血量就可能导致休克。例如,大动脉破裂,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如1-2小时内)失血量达到800-1000ml就会引发休克。
2.儿童情况
儿童的血容量与体重相关,年龄越小,血容量占体重的比例相对越高。一般来说,婴儿总血容量约为80-100ml/kg,幼儿约为70-80ml/kg,学龄儿童约为65-70ml/kg。当儿童急性失血量达到血容量的20%时就可能出现休克。比如一个10kg的婴儿,总血容量约700-1000ml,失血量达到140-200ml(占血容量的20%)时,就可能出现休克表现,如心率增快、皮肤苍白、肢端发凉等。而且儿童出血后休克进展往往较快,因为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同样比例的失血量,其出现休克的风险更高,并且休克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
二、慢性失血导致休克的情况
慢性失血时,机体有一定的代偿机制,比如肝脏储存的血液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所以相对急性失血,一天内慢性失血达到较多量才会引发休克。一般当慢性失血量累计达到总血容量的30%-40%时才可能出现休克,但这也因个体差异而异,比如本身有基础疾病(如贫血、心功能不全等)的患者,慢性失血时更易较早出现休克表现。例如,一位本身有轻度贫血的患者,长期慢性胃肠道失血,每天失血50-100ml,经过数月后,总失血量达到2000-3000ml,才可能逐渐出现头晕、乏力、心悸、休克等表现,但这也取决于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若患者同时存在心功能不全,可能失血量相对更少就会出现休克。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代偿能力下降,即使一天内失血量相对成人较少,也更容易出现休克。例如老年人总血容量相对减少,且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减退,当一天内失血量达到800ml左右时,就可能较快出现休克相关症状。而孕妇在孕期血容量增加,若一天内出血,其休克出现的阈值可能与非孕期不同,一般来说,孕妇血容量比非孕期增加约30%-45%,当失血量达到非孕期同等比例时,由于基础血容量较高,可能早期症状相对不明显,但随着失血量继续增加,也会较快进展到休克,并且需要特别关注对胎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