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是因严重创伤引发,常见原因包括大量失血(实质脏器破裂出血、大血管破裂出血致循环血容量骤降)、严重创伤致剧烈疼痛(引起神经-内分泌反应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创伤后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组织损伤释放炎症介质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释放组织因子致凝血功能异常加重循环障碍)。
一、创伤性休克的定义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严重创伤引起的休克状态,是机体对创伤所致的剧烈疼痛、大量失血失液等强烈刺激的一种综合性反应。
二、创伤性休克的常见引起原因
(一)大量失血
1.实质脏器破裂出血
例如肝脏、脾脏等实质脏器受到严重创伤时,会发生大量出血。以肝脏破裂为例,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力作用可能导致肝脏包膜或实质破裂,肝脏内丰富的血管破裂出血,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大量血液丢失后,心脏的前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无法为全身有效供血,从而引发休克。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肝脏相对脆弱,在受到外力时更易发生破裂出血;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血管硬化等基础情况,肝脏破裂后出血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但总失血量同样可达到引发休克的程度。
2.大血管破裂出血
如主动脉、腔静脉等大血管损伤时,会迅速出现大量出血。严重的交通事故中,车辆的撞击可能导致大血管撕裂,血液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失。男性和女性在发生此类创伤的概率上可能因职业等因素有所不同,但一旦发生大血管破裂,都会迅速引起循环血容量的骤降,进而引发创伤性休克。
(二)严重创伤导致的剧烈疼痛
1.疼痛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创伤导致的剧烈疼痛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疼痛刺激通过神经传导,促使机体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外周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心脏的后负荷,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疼痛的应激反应可能更为强烈,更容易因疼痛引发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导致休克。老年人由于本身身体机能衰退,对疼痛的应激调节能力下降,也更容易在创伤性疼痛刺激下出现休克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
2.疼痛导致的呼吸、循环功能紊乱
剧烈疼痛会使患者不敢正常呼吸,导致呼吸浅快,影响气体交换,进而引起缺氧。缺氧又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影响心脏的供血功能。同时,疼痛还可能导致患者躁动不安,增加机体的耗氧量,进一步打乱机体的循环、呼吸等功能平衡,最终引发创伤性休克。
(三)创伤后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
1.组织损伤引发的炎症介质释放
创伤造成组织损伤后,会启动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这些炎症介质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到组织间隙,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例如,严重的挤压伤后,肌肉等组织受到损伤,炎症介质释放,使得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成分渗出,血液浓缩,循环血量减少,从而引发休克。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其肌肉等组织相对更为发达,在遭受挤压伤等创伤时,组织损伤程度可能更重,炎症介质释放更多,更易发生创伤性休克。
2.组织因子释放与凝血功能异常
创伤组织释放的组织因子会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形成会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循环障碍。例如,严重的骨折等创伤,骨折端的组织会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凝血过程,若凝血功能异常无法及时纠正,会使休克状况恶化。对于有基础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人群,如患有血友病等疾病的患者,在遭受创伤时,更容易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的创伤性休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