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结核的诊断涉及影像学、结核菌素试验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影像学检查中胸部X线是常用筛查方法,典型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双极征”,胸部CT对病灶显示更清晰;结核菌素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来判断,阳性仅示曾感染或接种卡介苗,强阳性提示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实验室检查包括痰涂片抗酸染色(原发性肺结核患者痰中排菌率低,阳性率不高)、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为诊断金标准但培养时间长)、血清学检查(可辅助诊断,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人群在各检查中的表现有差异。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是原发性肺结核常用的筛查方法。典型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呈“双极征”,即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三者相连呈哑铃状阴影。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胸部X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等特点,其X线表现可能更具特殊性,比如可能更易出现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等情况;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需注意与原有病变鉴别。
2.胸部CT检查:相较于胸部X线,胸部CT对病灶的显示更为清晰,能发现较小的病灶、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情况等。在判断病变范围、有无空洞形成等方面有优势,尤其对于一些不典型的原发性肺结核,胸部CT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准确诊断,不同年龄人群在胸部CT上的表现细节可能不同,儿童的肺部组织结构与成人有差异,CT表现也会有相应特点。
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1.原理及方法:是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来测定人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方法是将一定量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注射于左前臂掌侧皮内,48-72小时后观察局部硬结直径大小来判断结果。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反应范围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其PPD试验结果的解读需结合具体情况,比如3岁以下儿童若PPD试验强阳性,往往提示有活动性结核可能;对于有免疫功能低下等病史的人群,PPD试验可能出现假阴性或不典型阳性结果。
2.意义:PPD试验阳性仅表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强阳性提示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尤其是原发性肺结核,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等综合判断,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如经常接触结核患者的人群,PPD试验阳性的意义可能不同。
三、实验室检查
1.痰涂片抗酸染色:对于有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患者,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查找抗酸杆菌,若阳性则提示可能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原发性肺结核患者痰中排菌率相对较低,所以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可能不高。不同年龄患者的痰液性状等有差异,儿童咳痰相对困难,留取痰标本可能需要特殊方法;对于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痰液情况可能受影响,会干扰痰涂片抗酸染色的结果判断。
2.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之一,将痰液等标本接种于特定培养基中培养结核分枝杆菌,若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则可确诊。但培养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8周,不同年龄人群的标本采集及培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同,儿童采集标本可能需要更耐心的操作,生活方式中如是否规律用药等病史会影响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3.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抗体等指标辅助诊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有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抗体、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等抗体,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原发性肺结核的诊断中可作为辅助手段,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的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可能有差异,比如女性在某些生理周期可能影响抗体检测结果,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血清学检查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