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休克疗法是通过电流刺激大脑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操作前要评估患者并禁食禁水,治疗时用麻醉和肌肉松弛后通电,适用于严重抑郁、重度狂躁及精神分裂症某些急性发作,治疗频率和疗程依病情定,有记忆障碍等不良反应,特殊人群需注意,治疗后要护理观察
一、电休克疗法的定义
电休克疗法(electroconvulsivetherapy,ECT)又称电抽搐治疗,是一种通过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放电,导致患者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发作来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
二、电休克疗法的操作过程
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电休克治疗。例如,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因为电休克治疗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更需要严格评估身体各项指标;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也需要考虑对治疗的影响。
禁食禁水:治疗前患者需要禁食禁水一定时间,一般成人是治疗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以防止治疗过程中发生呕吐导致窒息。
2.麻醉与肌肉松弛:治疗时会先给患者使用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且肌肉松弛,避免患者在抽搐过程中受伤。
3.通电治疗:通过电极将适量的电流通入患者大脑,引发大脑皮层广泛放电和全身性抽搐,一般每次治疗通电时间较短,通常在几秒钟左右。
三、电休克疗法的适用病症
1.严重抑郁发作: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严重抑郁患者,电休克疗法往往能快速起效。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电休克疗法对抑郁发作的缓解率较高,例如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显示,约70%-80%的严重抑郁患者在接受电休克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2.重度狂躁发作:在治疗重度狂躁症时,电休克疗法可以迅速控制患者的兴奋、躁动等症状,使患者的情绪和行为趋于平稳。
3.精神分裂症的某些急性发作情况: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严重兴奋躁动、木僵、拒食等急性症状,电休克疗法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四、电休克疗法的治疗频率与疗程
1.治疗频率:一般初始阶段可能每周进行2-3次治疗,随着病情的改善,治疗频率会逐渐降低。例如,在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后,可能会改为每周1次,然后再根据情况进一步调整。
2.疗程:一个疗程通常为6-12次治疗,但具体疗程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等因素而定。比如,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较长的疗程,而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疗程相对较短。
五、电休克疗法的可能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
记忆障碍:是电休克疗法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对近期事件的记忆减退。不同患者的记忆障碍程度有所不同,有的患者可能在治疗后短时间内出现对刚刚发生的事情难以回忆,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的记忆可以逐渐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永久性记忆损害。
头痛: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头痛症状,一般程度较轻,可逐渐缓解。
肌肉酸痛:由于治疗过程中肌肉发生抽搐,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尤其是治疗后的1-2天较为明显,通常会在几天内自行缓解。
2.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老年患者进行电休克治疗时,要更加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考虑电休克治疗,只有在极其严重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在严格评估风险和收益后谨慎使用。孕妇除非病情极其危急,否则一般不进行电休克治疗,因为电休克治疗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
治疗后的护理:治疗后患者需要在恢复室观察一段时间,待完全清醒后再离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等,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