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主要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包括革兰阴性菌感染性休克和革兰阳性菌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休克和严重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包括药物过敏性休克和血清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外伤或疾病累及神经系统所致神经源性休克),不同类型休克有不同的引发原因、好发人群及相关影响因素,如失血性休克多因大量失血引起,儿童、成年人因不同原因失血,创伤性休克由严重创伤导致,不同年龄段创伤原因有差异等。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1.失血性休克:多因大量失血引起,如外伤致大血管破裂、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大量失血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心输出量下降。常见于外伤患者,年龄不同可能导致失血的原因不同,儿童可能因意外创伤等,成年人可能因车祸、高处坠落等外伤或消化道溃疡出血等;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酗酒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出血;有相关病史如血液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更易出现失血性休克。
2.创伤性休克:由严重创伤引起,如严重的骨折、挤压伤等。创伤导致机体组织损伤、出血及疼痛等,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不同年龄段创伤原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意外摔倒、碰撞等,老年人可能因骨质疏松轻微摔倒就可能导致骨折等创伤;生活方式中从事高危职业如建筑工人等易发生创伤性休克;有旧伤病史的患者在再次创伤时更易出现严重的创伤性休克。
二、感染性休克
1.革兰阴性菌感染性休克:常见于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细菌释放内毒素,激活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等,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心功能抑制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细菌感染引发;生活方式中不注意个人卫生等易增加感染风险;有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更易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性休克。
2.革兰阳性菌感染性休克: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细菌产生外毒素等,引发炎症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情况不同,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易感染;生活方式中不良的卫生习惯等是诱因;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感染后更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
1.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休克: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肌缺血坏死,心功能急剧下降。常见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年龄较大者患冠心病的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高脂饮食、吸烟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而增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风险;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再次发作时更易出现心源性休克。
2.严重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休克:如心室颤动、严重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严重障碍,心输出量锐减。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心脏基础疾病如心肌病等患者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进而引发心源性休克;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大量饮酒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有家族性心律失常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四、过敏性休克
1.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于使用青霉素等药物后。机体对药物过敏,引发Ⅰ型超敏反应,导致全身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不同,有药物过敏史的人群再次使用相关药物时易发生;年龄方面儿童和老年人可能因机体免疫状态不同对药物过敏反应有差异;生活方式中无特殊直接影响,但有药物过敏史是关键因素。
2.血清过敏性休克:多见于注射血清制品后。机体对血清蛋白等过敏,引发过敏反应。有血清制品过敏史的人群需特别注意,年龄不同对血清制品的过敏反应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预防接种等使用血清制品时需警惕;生活方式无特殊直接关联,但过敏史是重要因素。
五、神经源性休克
1.外伤或疾病累及神经系统所致神经源性休克:如脊髓损伤、脑干出血等。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血管运动中枢功能障碍,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不同年龄段因外伤或疾病累及神经系统的原因不同,儿童可能因意外创伤等,老年人可能因脑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无直接关联,但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一定间接关系,如高血压等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盐饮食等;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神经源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