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可通过大量失血、强烈疼痛刺激及重要脏器损伤引发创伤性休克,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重物砸伤可致大量失血;严重创伤的强烈疼痛刺激会通过神经传导引发机体应激反应进而可能导致休克;心脏、肺、腹部脏器损伤会因各自病理生理改变引发创伤性休克,且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人群受影响程度有差异
一、严重创伤导致的大量失血
1.交通事故相关创伤:在交通事故中,车辆的撞击、挤压等会造成人体多处组织器官损伤,例如骨盆骨折可导致盆腔内丰富的血管破裂出血,股骨骨折也会引起大量失血,据相关临床统计,约有40%-50%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是因交通事故中的严重创伤导致大量失血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在交通事故中的受伤风险不同,儿童由于身体协调性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更容易在交通事故中遭受严重创伤而引发大量失血导致休克;老年人骨骼脆弱,发生骨折等创伤时也易伴随大量出血。
2.高处坠落伤:从高处坠落时,身体与地面或其他物体的撞击会造成严重创伤,如脊柱骨折、颅脑损伤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骨折等,常常伴随大量出血,是创伤性休克常见原因之一。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从事高空作业但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的人群,发生高处坠落伤导致大量失血进而引发休克的风险较高。有既往骨质疏松病史的人群,在高处坠落时更易发生骨折,从而增加大量失血导致创伤性休克的几率。
3.重物砸伤:重物砸伤可导致身体局部或全身多处严重创伤,造成组织破坏和血管破裂出血,引发创伤性休克。例如建筑工人被重物砸中时,可能出现胸部、腹部等部位的严重损伤,导致大量失血。男性在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时,接触重物砸伤的风险相对较高,而有既往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在遭受重物砸伤时,创伤程度可能更严重,更易引发大量失血和创伤性休克。
二、严重创伤引起的强烈疼痛刺激
1.创伤本身引发的疼痛传导:严重创伤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强烈的疼痛信号,通过神经传导系统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这种强烈疼痛刺激可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使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引起血管收缩等一系列变化,进而可能引发创伤性休克。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耐受和应激反应不同,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疼痛的应激反应可能更为强烈,更易因严重创伤的强烈疼痛刺激引发创伤性休克;女性在一些情况下,如孕期遭受创伤时,身体的应激反应可能因激素水平等因素与男性有所不同,但同样会因强烈疼痛刺激导致机体应激紊乱,增加创伤性休克风险。有慢性疼痛病史的人群,在遭受新的严重创伤时,其对疼痛刺激的应激反应可能更剧烈,更易引发创伤性休克。
三、创伤导致的重要脏器损伤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心脏损伤:胸部创伤可能导致心脏挫伤等,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受损会使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进而引发创伤性休克。不同年龄人群心脏的储备功能不同,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在遭受心脏损伤时,更易出现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导致创伤性休克的风险增加;运动员等长期锻炼人群心脏功能相对较好,但如果遭受严重心脏损伤,也可能因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引发休克。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的人群,在遭受胸部创伤时,心脏损伤的风险更高,更易因心脏功能受损导致创伤性休克。
2.肺损伤:严重胸部创伤引起的肺损伤,如肺挫裂伤等,会影响肺的气体交换功能,导致缺氧。机体为了代偿缺氧状态,会出现一系列生理调节,但长期缺氧及机体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循环功能紊乱,引发创伤性休克。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者,其肺功能本身相对较差,在遭受肺损伤时,更易因肺气体交换功能障碍引发创伤性休克;儿童的肺组织相对脆弱,遭受肺损伤后更易影响气体交换,增加创伤性休克风险。有肺部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遭受肺损伤时,病情可能加重,更易引发创伤性休克。
3.腹部脏器损伤:腹部创伤导致肝、脾等实质脏器破裂出血,会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同时脏器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等也会影响循环系统,导致创伤性休克。不同年龄人群腹部脏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差异,儿童的肝、脾相对较为脆弱,在腹部创伤时更易发生破裂出血,引发创伤性休克;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腹部脏器的位置等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遭受腹部创伤时,同样可能因脏器破裂出血导致创伤性休克。有腹部手术史的人群,腹部脏器周围组织可能存在粘连等情况,在遭受腹部创伤时,更易发生脏器损伤,增加创伤性休克的风险。